合伙协议(店铺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合伙人签订的合伙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成立企业的时候,合伙人一起做生意的情况并不少见。大部分合伙人前期相互信任,但通常会签订合伙协议。那么,合伙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一、合伙人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合伙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真实意思表示,是指缔约一方的上述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在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上述行为一致。作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自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对合同效力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出现一般误解,合同仍然有效。如有重大误解,可变更或解除合同。因有利用他人的危险,合同明显不公平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因欺诈、胁迫订立合同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一方面,这里的法律应当扩大解释,既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也包括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应该狭义地解释,仅指强制性规范,排除任意性规范。合同不得违反强制性规范是一个普遍原则,这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决定的。除了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外,合同不得侵犯公共利益。《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公共利益。”这是因为社会生活广泛,经济交往众多,情况复杂。法律不可能完全规定一切,所以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不违背公共利益。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未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我们社会生活的所有政治基础、公共秩序、道德标准和习俗都可以包含在其中。违反其合同严重背离了合同制度的目的,危害极大,不能允许。一方面可以弥补社会发展带来的法律调整的漏洞和脱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醇化社会伦理,净化社会风气。
3.合同的标的必须确定并且是可能的。合同标的物决定了合同权利义务的质量和数量。没有它,合同就失去了目的,失去了积极意义,就无效了。合同标的物的可能性是指合同的付款可以实现。合同标的物的确定,是指合同标的物自始确定或者可以确定。
4.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一要求要求当事人了解合同的地位和法律效力,对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原则上,自然人必须具有完全的签约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签订合同,但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为签订。
二、合伙人的权利
1.经营、决定和监督合伙企业事务的权利。合伙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无论出资多少,每个人都有投票权。下列事项需要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一、处理合伙房地产或主要机器设备。
b、变更合伙企业名称或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以合伙的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d、聘请合伙人以外的人管理合伙企业。
e、处理流动资金元以上
2.合伙人享有分配合伙利益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