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魅力(并列式作文优秀范文800字)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细节的魅力(并列式作文优秀范文800字)

时间:2021-07-17 10:04:36 阅读:272

细节魅力:《寒食帖》中的这个“点”

总第987期;欢迎关注。

素有“世界第三大行书”之称的苏轼《黄州寒食帖》,写于湖北黄州。原作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书法家熟悉的名帖。

不知道在作者眼皮底下看了多少遍,都是印刷品。2013年写了一篇《寒食帖》的鉴赏文章,反复看高清打印版。我上网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没有看到原件,我确信有书画收藏的数字化。点击数字《寒食帖》墨水,我惊呆了,好清晰!一些难忘的微妙之处显露出来。

图1

第二行“年”字下有个“点”,是重复的数字,“年”加“点”表示“逐年”。如果看笔法,会觉得是“年”字的最后一笔,然后设置好前面就可以利用右下点了。针略细,顺势“点”妙(图一)。很多年了,我都是这样读书写字的。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也说这个“点”是“顺势点”。仔细看手势,会发现这个“点”离上面有“年”字的挂针尖端有点远。前面稍微向左移动然后放下笔就是一个“点”,也很奇妙。

我一看到数字化高清版,大吃一惊,不是“顺势点”,而是另一种笔势。很高兴我看到了这个细节的真相,否则,欣赏这篇文章会留下伤疤,这将是理所当然的。

图2

“年”字末,针出锋,笔射乘势。首先,它在左下角向后,然后在右下角回到前面,然后在左边挑出它。这是一个带有一点晋人风韵的麻花“点”(图二),很精彩!

为什么很精彩?就是拧“点”和“点”的位置,启动笔刚好和挂针的针尖齐平,留一点间隔,刚刚好。因为笔尖很轻,然后右侧自然扭曲,所以没有人为痕迹。这个“点”和“年”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完整字符集(图3)。

图3

特别是这个“点”并不是常见的向右回归。请仔细看看。右边后面有个小缺口。与这一行“年年”下的“春春”点相比,一目了然(图4)。“春”“点”“顾友敦”这两个字,可以看做是苏轼散落卓笔卧的影子。“年”字“点”的小缺口是顾友敦在他的笔背上加了一点动静,然后轻轻地把他的笔向左挑了挑。为什么要添加动作?节奏的需求被更新,丰富了手势过程的表现力。

图4

再回头看“年年”这个词,这个“点”借势而转。指向这个位置很奇妙,音乐以优雅结束,境界尽出!这是截击的“点睛之笔”。顾恺之画完字,等了好几年;贾岛是诗的点睛之笔,反复推叩;书法家苏东坡的点睛之笔是笔的转折。书法的魔力就在这里:暂时的适应,一幅画不能动。

在古代名家法帖中,笔者所见,这是唯一的一例,堪称千古绝唱。的这一“点”支撑了书法的审美高度。

图5

如何理解这个“点”的审美意义?这个“点”刚刚好,动不了一毫米。“年”和“点”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与移位法相比,这个“点”下移,与挂针的距离打开,放在左、中、右三个位置,意义完全改变(图5)。原著中的“点”拓展了“年”字的审美意义,是该字组特有的审美价值。

图6

再看“春”字的“点”,也是妙不可言,使上下字组成一个字组(图六),但这种艺术手法不能说是罕见,远没有“年”字的“点”难。一行有两个重复数字的“点”,两者都很精彩,形成了两个精致的词群(图7)。东坡老师不愧为书法艺术天才。

图7

这个“点”是“做的”,我在《浩然之所之——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里加了一个“故意”字。写“年”字很自然。什么时候下去是愉快而委婉的

在的《晋人尚佩韵》中,王羲之潇洒自如,犹如清泉自然流淌,而苏东坡则不同,他的文笔更理性一点。不仅仅是这个“点”,整个《寒食帖》都有一种理性的色彩。黄庭坚草书有理性色彩,米芾行书有理性色彩;黄庭坚比较理性。理性是“宋人重意”的共同特征。什么是“理性”?就是把握和运用书法的审美规律。“宋人赏意”包含着对唐人法度的吸收与融化。

细节与笔和词的使用有关,也与词的潜能和精神有关,是“四维”。因此,细节是书法图像的血肉,是书法家心灵的涟漪。古代书法的经典作品都有精彩的细节,但没有精彩的细节就不是经典。看书法作品,既要宽广,又要含蓄。看细节才能品味书法的细腻。

“书法家”很多,但精彩细节却少之又少。(选自张天红《书法欣赏》)

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餐饮报告(餐饮行业年产值)

下一篇:微笑面对生活作文(自己决定作文素材)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