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600(童年读后感600字左右开头)
不快乐的童年怎么办
不是软文。这个数字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
不是看完了,这个号不太热。
2019年6月21日的人物
“看了这些照片,你会承认现在的孩子太穷了。”
一个缺乏新鲜感和新引力的标题,但我被推送的封面图片深深吸引,就下面这张。
《你好小朋友》刘小溪秋山龙次摄影工业有限公司,1983年
这张照片里的所有元素都把我带到了童年。那顶大帽子,脚上的凉鞋,手里的假枪,28辆自行车,经典的街头垃圾桶,路边的小破楼,凌乱的街道。
当然其他照片也很有年代感和冲击力,具体内容可以看链接。看到这些照片,你会承认现在的孩子太穷了
虽然推送的文章标题与文章主题并不完全一致,但我理解编辑想要表达的意思。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在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解体的中国。孩子可以备货,因为邻里是一个单位,放心。孩子放学后可以疯跑一段时间,作业可以写完,也不是每个人都要考100分。孩子们可以玩得很开心。在物质和精神匮乏的那些日子里,换句话说,在信息媒体匮乏的日子里,挖坑、撒尿、泥巴可以很快乐。
《你好小朋友》刘小溪秋山龙次摄影工业有限公司,1983年
虽然我的孩子只有两岁,但我觉得他们这一代人很穷。
他们是孤独的
我养不了两个孩子,也给不了他们同等的爱。作为一个在北京流动的移民,我的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叔叔阿姨的意思,也不会明白有表兄妹有多好。
陪伴他的只有他的父母和四位老人。对他们来说,除了父母,还有四个老人,其他都是远房亲戚。
想想,他们觉得好孤独。
《你好小朋友》刘小溪秋山龙次摄影工业有限公司,1983年
他们是辛苦的、徒劳的
教育不是为了聪明,也不是为了勤奋,而是为了财力。可能二三十年前,聪明的孩子或者努力的孩子都可以考的很好,但是在这个年代,鸡舍是飞不出金凤凰的。鸡舍还是鸡舍,不管怎么飞,也是鸡,是最厉害的,变成凤凰的可能性极低。
我以前单位有一个同事,住在东三环的一个豪宅里,短期在迪拜度假,长期在欧洲和北美度假。具体值没敢打听。家里有一女一子。这个女孩又高又漂亮。她精通芭蕾、小提琴和钢琴。没事。随着学校管弦乐队在国外的参观和交流,英语非常流利。
我有一个同学,曾经试图用全家的力量在西城买一个学区。除了花掉三个甚至四个家庭的全部积蓄,她还要忍受至少五年的通勤痛苦和可以称之为灾难的拥挤的生活环境。
我试图说服他,但我停止了说话。谁不想给孩子更好的条件,谁就干脆愿意给孩子鞠个躬。过班就来不及了,尤其是在北京。
一般工薪阶层都去学区房,就是屌丝随太子读书。
人们休短假去东京和迪拜。最多来北京郊游,得掂量一下景区人数;人家放长假去欧美留学,我们最多报个兴趣班,还要权衡卡里的余额够不够,要不要找条免费的鱼。
何必呢?
我们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因为只有他们有起跑线。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看台上看戏的人。
他们是不快乐的
我住的是老小区,楼层间隔音差,楼下邻居天天打架吵架。他们吵架的原因很久以来一直是一致的:帮孩子做作业。
几乎每天晚上7点到11点,在我的脚下,都会有一大群孩子妈妈的吼声和小女孩的崩溃和哭泣。妈妈的台词基本如下:
“你上课怎么听?”“这个怎么念?”“我不能这样做。我教过你几次。”“读”“朗读”“错”“你不是说作业写完了吗?你为什么一句话也没说?”。
我女儿基本不会说台词。她哭20分钟左右,哭半个小时,偶尔扔东西。
我特别同情楼下的小女孩,但更同情她的父亲。我经常晚上送宝宝回去,发现他在楼下蹲着或者坐在手机上。尴尬,我只能问候他:
“大哥,乘凉!”
偶尔能见到我妈,但她不老的时候感觉像个老太太。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容易。
偶尔我会想,真的不值得这么做。让孩子做龙还是做虫。为什么父母要让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或者我领导说的没错:你现在这么想是因为你还没到这个阶段,孩子上学你也是。
话说回来,谁不想给孩子更好的条件呢?就是想让他活得轻松一点,少吃点苦,潇洒的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