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孝敬父母的感悟和体会)
我的父母,我的家(一)
编者按: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张艺谋大师的影视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不过今天看的咏春先生写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家》,感觉好多了。看了很多人写的很多文章,自己也写过(《心祭》)关于父母的回忆,但觉得很难配得上咏春先生的这篇文章。当我们写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时,很容易停留在对我们父亲和母亲的爱和热爱生活的简单描述中。永春先生的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父母对儿子的真爱和教育,也深刻地描述了他对家和国家的感情。在永春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他用发生在他父母和家人身上的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金瑞镇乃至中国在特定时期的悲惨历史图景。
本文作者写于2012年,原发表于《西赣风》年(现为《西赣文化》年)。
根据作者授权,本网站从今天开始连载这部奇葩。
我的父母我的家
命令
我亲爱的妈妈1993年6月因为肺癌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已经19年了。父亲比母亲晚6年离开,1999年10月去世。我们分开已经十三年了。多年来,我们全家人都在清明节上坟,七月半烧纸,大年三十摆供品,用传统方式向父母顶礼膜拜,表达孩子的心意。然而时间的流逝,不仅没能让我的思绪渐渐淡去,反而是太阳穴越厚,思绪越深。每天晚上,我都会沉思,回忆父亲严厉的母亲的善良,我深深地感到愧疚和不安:快二十年了,却没有父母伟大的爱和美德的痕迹。要不要我父母的成就就像我卑微的一生,随风飘散?
我父母生于民国初年,死于90年代。他们死时都活得很长,母亲80,父亲86。他们的一生,经历了红军革命、民族解放、大跃进吃食堂、“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近代中国的大事。他们是中华民族从彷徨、觉醒、折腾,到觉醒、奋进、再繁荣的见证人。虽然我不是“士大夫”,但责任的基因一直在我的血液里流淌。我觉得有义务把父母那一代人的喜怒哀乐,连同我们民族的疾苦和忧患记录下来,让后人铭记和悼念。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书记刘觅对弘扬赣西文化很感兴趣,计划创办一家名为《西赣风》的内部刊物。刘觅师兄和负责此事的吴京师兄,让我给了好几次稿子。我想,为什么不写一篇关于父母的回忆录呢?一个是移除压在人子身上多年的一块石头,另一个是赞美刘武兄弟的文化美德。所以,在今年的“十一”假期,我着手写这篇乱七八糟的长文。
父亲易老师
母亲杨女士
作者简介
易永春,男,1958年10月出生于江西宜春,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退休前任宜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好阅读,好写作,长思考。《带你走进红楼梦》作者,《县域社会经济史个案研究》等作品主编。现在从林泉退休,专心写作,偶尔以律师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上一篇:网站开发合同(网站设计合同附件)
下一篇:工作计划书范文(研究计划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