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留职申请(停薪留职有什么后果)
停薪留职期间,企业可以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吗?
目前,企业的发展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做出裁员的决定。但很多企业并不是因为员工不愿意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因素而直接辞退员工的。而是要求员工“留职停薪”,暂时不复工。那么,在员工留职停薪期间,企业可以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吗?
经典案例
员工甲与公司甲签订了两份定期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分别为2005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和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工作岗位为经理。
2017年2月28日,双方签订《停薪留职协议》,协议期限为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双方同意保留劳动关系,甲方不再支付员工甲的相关工资和福利待遇,并在协议期内向员工甲收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84元(包括单位部分和个人部分),但单位未实际缴纳社保费用。
2018年4月2日,甲公司发出《A公司关于终止与员工甲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号通知,决定于2015年11月1日终止与员工甲的劳动合同关系。2019年11月27日,员工A向公司A提交《辞职信》。
劳动仲裁后,员工甲认为甲方未提供劳动条件,未缴纳社会保障费,起诉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关系,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经审理,法院认为,甲公司在与员工甲保持劳动合同关系期间,未能按时向社保机构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最后,法院裁定,员工A与公司A的劳动合同关系自2019年12月27日起终止。a公司向员工a支付经济补偿金4元。
风险提示
停薪留职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一方面,劳动者未经申请不得离开;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仍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停薪留职期间,用人单位不继续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公司治理建议
针对企业的“无薪休假”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应当与员工协商确定停薪留职期限,并与员工签订书面 《停薪留职期协议》 。
企业如果打算让员工留职停薪,需要向员工说明停薪留职的方案,取得员工的理解,根据当前运营中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区别对待停薪留职。双方约定停薪留职期限,并与员工签订书面《停薪留职期协议》,可以在法律上认定为双方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未经员工同意,公司不得单方面要求员工留职停薪,否则可能存在被视为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2. 停薪留职期间,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保,但社保费用承担双方可协商确认。
因为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会因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协议而被取消。只要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持续存在,企业就应当继续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但企业实行停薪留职的,双方可以就停薪留职协议中的社会保险费用做出具体约定。我们之前发表的文章《员工"待岗"期间,公司还要付工资缴社保吗?》(点击文章名称查看)详细阐述了相关问题,供参考。
3、停薪留职期满,要及时通知员工上岗或者续签 《停薪留职协议》 。
已到期“停薪留职”的职工回到原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不能安排工作,员工愿意到其他单位工作并继续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可以续签《停薪留职协议》。
4、停薪留职期间,企业组织员工外出培训,返岗后员工提出离职的,公司可要求员工赔偿培训费等损失。
现实中,企业可以与员工约定培训期间的停薪留职,承担培训期间的费用,培训结束后与员工约定一定的服务期。停薪留职期间,双方劳动关系存续,员工不得擅自离职。服务期不到现在,员工私自离职,企业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培训费等实际损失。[劳动法研究118]
转发朋友圈,让更多创业者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