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管理制度(劳部发企业岗位管理)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岗位管理制度(劳部发企业岗位管理)

时间:2021-06-22 16:21:15 阅读:248

如何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

广安区幼儿园 李亚菲

“人可以进出,岗位可以进出,人被分配吃大锅饭,实行平均主义。”受访专家指出,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中以身份为特征的固化管理的痼疾。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开始。2000年后,随着聘任制的全面实施、公开招聘的正式发展和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改革逐步加快。“机构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推进其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进行机构分类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朱认为,只有分类改革到位,事业单位人事政策才能更加科学合理。

机构分类后,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比如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以用工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行公务员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实行劳动合同制。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中,公益性较强,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市场配置资源不可能或不合适;公益二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资源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简而言之,公益提供基本的公益服务,不能在市场上产生收入;第二类公益提供公益服务,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收入。”汪玉凯分析,“人事管理模式的大方向是一样的,必须从传统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高级官员对这两类公益服务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有不同的定义:公益机构在审批中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二级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当在备案编制中设立岗位,并赋予单位灵活的人事管理权。

聘任制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工制度,其主要制度目标是打破传统的身份管理,从固定用工转变为合同制用工,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就业制度的基本制度目标只能通过岗位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和完成。

在新的部署中,事业单位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长期聘用,以保持团队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岗位管理制度将全面实施。国家确定事业单位的一般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和聘用人员,做到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公共机构的职位将分为三类:管理、专业技术和工业技能。每种类型的岗位分为几个级别,实行最高级别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将打破原有机构人事地位固化的束缚,旨在形成“人员可进可出,岗位可上可下”的聘用机制。事业单位要通过公开招聘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整顿选人用人风气,严格控制人员引进。他特别建议实行考试招聘制度,并

“聘任制的实施明确了工作人员可以在机构层面进出,使其正常退出成为一种规范现象。”朱说,人员的“输出”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的辞退和回避;另一个是人才的自由流动,员工因工资和工作期望而“辞退”单位是正常的。“我们要拓宽辞退渠道和退出机制。最重要的机制是双向驳回。”“用工制度和岗位管理确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两项改革的目标。”汪玉凯说,这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找到了突破口;为使人员顺利输出,需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与用工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从制度层面真正解决“输出”问题。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春节放假时间(2021年春节假期会延长吗)

下一篇: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法律依据)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