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黔江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书画黔江

时间:2021-06-23 10:49:12 阅读:24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晋诗人陶渊明追求的生活意境,至今停留在世人心中,让人读罢就有归隐田园的冲动。重阳登高,古已有之。10月22日,一个阴雨缭绕的周末,吾与同乡好友一起再登灰千梁。队伍中,有两名某学校的老师,也有我尊敬的摄影前辈和几位媒体朋友。是的,我又去了,原因无它,就是想看看灰千梁的样子,晴天的、雨天的、雪后的、花季的……各种样子我都喜欢。就像对自己喜欢的人儿一样,无论TA怎样嬉笑闹腾,或是冷若冰霜,你都会喜欢,我也是这样。
  山需精读,水需细品。品读一坐山,犹如识别一个人,并非易事,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人生体验,方可解读一二,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即是如此。我自幼在灰千脚下的小山村长大,生于斯长于斯,按说对灰千高耸云霄早已见怪不怪,但遗憾的是,直至今年五月,我的足迹未曾一次踏足灰千梁腹地半步,至今回想起来,此前倒是有两次抵近涉足,却始终未能走进灰千的心脏。
  上午九时许,一行两车、七人向着灰千梁出发,出了城区,几乎一直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而上,当天恰遇蓬东乡赶集,便走了一条新路,新路与县道接头处,一个大坡度的起伏,让同车的驾驶员不得不小心前行。 车过蓬东乡与五里乡交界处的公母山隧道,便抵达五里乡河南村境内,出发时的小雨已经暂停,我们暂离通往灰千的县道,汽车顺着一条村道去往小岩口(小地名),那里以前是一片养猪场,现已废弃,仅留两位农家夫妻在此看守设备,我们此行,是为看清灰千梁的全貌。
  因为对于林森草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灰千梁来说,如不能远观,则只能是重复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顶小岩口的最佳拍摄点,据说这是黔江摄影名家拍摄灰千的早就踩好的点位。举目四顾,雨雾在山间缭绕,犹如一条飘动的“玉带”,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藏族同胞为尊贵的朋友献上“一条白色的哈达”。

  驻立之处,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起伏的山坡。北望黔江,新城面貌依稀可见,向南望去,灰千梁山脉纵贯东西,一字排开却无雨雾,连绵起伏,直到山的尽头处,远处,青砖黑瓦、白色墙面点缀其间,不时有一丝炊烟飘过,伴着鸡鸣狗吠之声,村庄显得静谧自然。大概拍摄了十分钟,队伍继续前行,直奔灰千梁腹地,从五里乡政府所在地盘旋而上,雨势渐大,雨雾愈浓,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雨雾的笼罩中,灰千梁犹如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儿,带着一朵水莲花般的娇羞,急切,却又羞赧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沿途所见,秋风起,秋叶凉,在秋叶飘落的季节里,偶见一串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在风中摇曳,美得自然,美得盈实,透着一种喜气,这是秋天特有的神韵。
车至灰千梁国有林场,无法继续前行,只有一条登山步道,停车带上,还有一辆车停放在此,车内空无一人,应该是去往灰千梁腹地吸氧啦。
  沿着“中国森林氧吧”的步道入口拾级而上,左侧映入眼帘的是新晋评选出来的黔江区“十大最美树王”宣传栏。观之,那些或高大雄伟、或傲视群峰的“树王”们在风雨中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叶落轮回,始终岿然不动,遗世而独立。
踏着厚厚的落叶前行,兴许是因为时下已入深秋,我们一路上不曾遇见任何动物的影子,也不曾听见鸟叫虫鸣,循声入耳的,只有那山谷间的流水淙淙,以及雨打树叶的声音。说来也巧,五月至今,三次踏足灰千梁,阴雨为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雅安至汉源县的那段高速公路,以二郎山隧道为界,一边艳阳高照,一遍阴雨绵绵。而我在二探灰千梁时还摔了一跤,手腕处至今还有伤口的印痕。
  今日三探灰千梁,夫妻树、状元谷以及那些不知名、不常见的高大植物悉数映入眼帘,有常年浸湿在水沟里的林木,有在石头缝里顽强求生的草木,有活灵活现似比山羊的废弃树根,还有贴着水面横着生长的粗壮树干……
  它们孜孜以求的雨露和阳光,让我们这群后来者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与其说自然形成的状元谷的高山清水瀑布甚是壮观,那位于小溪边的“夫妻树”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个树根,长出来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于我而言,我是极不愿意将它归结于物种变异的科学解释,更愿意把它视为灰千梁的生命灵气所在——异性相吸,对人类尚且如此,对动植物等生命同样适用。溯流而上,行愈深,雾愈浓,雨愈大,石板路越来越陡,纵然光头淋雨,依旧乐此不疲,同乡好友在前边带队,犹如一支箭头直插灰千梁的“生命禁区”,雨水、流水汇成了沿路的音符,让我们的旅程充满了清畅的快感。及至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头,举目所及,远处的群山依旧辽阔悠长,小伙伴告诉我此刻的海拔高度:1640米,与灰千的顶峰还差300余米,考虑到时间跟队员体力,加之雨天路滑等不利因素,不得已返程。
  下山途中,那些各式各样的树种和林荫小道不断被我们甩在身后,透过密密麻麻的树枝树叶,依稀可见远处山林的秋景,红黄相间,甚是好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灰千梁峰顶是没有高大乔木的,原因与风有关。那里视野开阔,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胸气魄。而泥泞中的前行,却别有一番风味。但我知道,相遇灰千的日子还有很多,因为灰千梁的美,在一天四时、一年四季的美景皆有不同,而我,从未看够、更未看透。因为只有当你切身走进灰千梁,你才会抛开世间一切尘世杂念,重新思考生命与生活的真谛,在这里,不仅有生命生生不息的拼搏,还有自然界砥砺奋进的执着与力量。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忠县各乡镇气质大比拼!

下一篇:彭水九黎城与苗族人的历史!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