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艺博馆开馆展览,在博物馆寻找多彩世界
时间:2020-05-18 15:09:10 阅读:311
观众参观浙大艺博馆开馆展览浙大艺博馆供图
张和鑫在西安博物院给孩子们义务讲解
张和鑫供图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中国的主会场活动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各地博物馆也在此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线上活动是今年的一大亮点。
为孩子们讲好博物馆故事
张和鑫
我在西安博物院志愿者队伍里年龄不算最大的,资历却是最老的,从2010年到现在,从事义务讲解已有10年。2019年,我被授予“西安博物院荣誉馆员”称号。一名博物馆志愿者成了荣誉馆员,这在陕西文博领域属于“破天荒”的新鲜事。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来西安上大学后,看到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马上报名参加并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为了深入了解西安历史文化,让讲解更有知识含量,我走遍了西安每一处历史遗址和每一家博物馆,翻烂了5张西安地图。为了补充专业知识,我经常挤公交车去蹭课,旁听西北大学的《考古学通论》、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大学四年最大的开支是各种博物馆门票和历史书籍,毕业时其他同学都是一包一包的衣服鞋子,而我只有十几箱书。
不论是在西安博物院还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最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丝绸之路”。作为汉唐文化的中心地,西安有关丝路的文物是最多也是最精彩的。要想把这些文物和丝路故事讲好,光靠背稿子可不行。从事志愿讲解的第二年,我就开始重走丝路,每年都会去一些地方,探访沿途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这些年,我的足迹基本覆盖了丝路的全程,往东去了奈良,往西到了罗马。重走丝路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我把沿途所见所感讲给观众听,他们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让我越发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借由我们的讲述,那些尘封的历史可以被现代人知道,那些散落在丝路上的故事能走进观众心里,让大家了解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把博物馆当成探索历史的课堂。传统的展陈和讲解主要面向成年人,难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从2013年起,我把“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我开办了微信公众号“蛋蛋哥哥的历史课堂”,为孩子们撰写有趣的文物知识科普短文,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丝路故事”“陕西国宝故事”等音频节目,此外还走进校园举办公益讲座,7年来影响了近20万中小学生。
今年2月,受“畅听旅行”邀请,我第一次尝试网络直播。从策划选题、制作课件再到掌握技术,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只为做好45分钟的直播。直播实时观看人数有3000多人,视频累计观看量过万,这比线下讲解、讲座的传播面要宽得多。直播结束后,观众纷纷留言要我推出系列主题的网上博物馆课程。
这次直播让我意识到,借助互联网和直播等新手段,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传播博物馆文化应该成为常态。如今,观众走进博物馆,不再是猎奇式地参观,而是越来越注重知识的学习和互动体验。过去那种单向输出式的讲解已经没有市场,互动、交流、深度阐释成为新的要求。作为博物馆故事讲述人,必须紧跟潮流,积极创新,以多样化的手段讲好文物故事,以更大的创作热情投入线上传播,让博物馆里的珍宝走进大众生活,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为西安博物院荣誉馆员)
在博物馆寻找多彩世界
陈冠为
从小,父亲就经常带我逛博物馆。
幼儿园时去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对于藏品的记忆已不清晰,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在那里教我认识一个“隋”字。
由此开始,父亲带着我走进一个又一个博物馆。我们连续5年在首都博物馆里“过大年”,连续3年参加故宫博物院社教活动,清明节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祭先农、识五谷,中秋节在北京民俗博物馆画兔儿爷。
民族文化宫是我们参观次数最多、印象最深的地方。“全国民族自治州成就展”系列活动上丰富的展品、精彩的节目,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品尝了阿坝州的红米、凉山州的肉干,欣赏了恩施州的秀丽风光、怒江州的壮阔山河,记住了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延边州的阿姨手把手教我们制作草编,黔南州的水书非遗传承人赠给我们书法作品,为了鼓励我克服腼腆,父亲带着我和德宏州景颇族叔叔阿姨一起跳舞……
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告诉我5月18日是全世界博物馆的节日,并在这一天带我参加中国地质博物馆《矿物的硬度》少儿讲座。博物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矿石的形成与硬度的知识,并让我们亲自动手用硬度不同的矿石相互划刻,通过划痕来判断硬度大小。地质博物馆为我打开了地理世界的大门,我惊叹于中国地貌之多样、矿藏之璀璨,折服于祖国的壮美山川与地大物博。
我曾在景山上眺望故宫,这片红墙金瓦、雄伟瑰丽的建筑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当我真正走进故宫,踏在金砖之上,步于巨柱之间,感受几百年间历史的跌宕起伏,我对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帮我报名“故宫知识课堂”,连续3年参加活动,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在昭德门教室,我知道了明代朱棣迁都北京的故事,了解了中国古建筑“八大作”。在兆祥所教室,学习清代八旗知识,制作《八旗娃娃放肆萌》拼图。2016年元旦,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新开放的故宫端门数字馆,在古建筑里观看数字立体影片,用触摸屏全方位欣赏各种文物,用电子笔临摹《兰亭序》。每一次探访故宫都有莫大的收获,每一次离别都带着极大的不舍。
小学毕业后,我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展览。我细细地欣赏那些珍贵的文物,品味着几千年来神州大地上发生的丰富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我看到新中国的建设过程时,我第一次理解到,历史不仅仅是扣人心弦的故事集,而是经验,是传承。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让今天的我们能够学习、借鉴,共同推动祖国走向繁荣昌盛。这,正是历史的意义所在。
除了北京的博物馆,每次外出旅行,我们都会去当地博物馆看看。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国家宝藏》节目里介绍的多座博物馆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步入高中,回顾自己参观博物馆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博物馆在我心里播下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种子,为我的成长带来了许多乐趣和启迪。博物馆是我感知历史、增长见闻、学习知识的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学博物馆
楼可程
“伟大的大学要有伟大的博物馆”。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博物馆迅速发展,总数已超过300家,一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纷纷建成高质量的博物馆,有的大学甚至已形成或正在规划建设博物馆群。大学博物馆已成为中国博物馆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得到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日益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9月,筹备逾10年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浙大艺博馆的定位是文明史、艺术史教学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皆向社会开放。开馆四个展览为“汉唐奇迹”“中国与世界”“国之光”“北朝记忆”,并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学术讲座24场、工作坊20场,累计接待观众12.5万人次,受到浙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好评。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为主题,正是大学博物馆重新思考和认识自身定位、功能的契机。大学是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其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大学博物馆的核心职能是服务大学教学,在此基础上,还要服务社会公众,促进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学拥有充沛的多学科师资力量,这是大学博物馆的重要优势。在追求开放、包容、多元方面,大学博物馆还有很大的潜力亟待挖掘。
藏品是博物馆的根基。各家大学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质量差别很大,但总体上存在藏品类别多样性不足的问题。如文明史、艺术史类大学博物馆,绝大部分藏品为中国文明的文物和艺术品,缺乏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收藏,难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两年,大学博物馆逐渐重视对多元文明的关注和收藏。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在践行全文明收藏理念,根据“中国为中心,世界为脉络”原则,收藏人类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的文物与艺术品,在深化学生对本国文明认识的同时,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明意识,开阔其国际视野。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也许需要几代人去努力。目前重点开展的亚洲文明收藏,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特别是日本文化有关文物的购藏,已具备教学标本基础。
展览是博物馆藏品发挥价值的基本手段。当前,大学博物馆的展览,常设陈列居多,临时展览较少;科普性的多,专题研究型的少;中国文明的多,外国文明的少;古代文明的多,当代艺术的少。特别是缺少服务大学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展览。一些大学博物馆存在展览与教学脱节的现象,也缺少任课教师深度参与展览策划。这似乎有违大学博物馆建立的初衷。浙大艺博馆主要举办两类展览:一是教学标本展,主要服务于浙江大学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是学术成果展,发布国内外艺术与考古领域的研究成果。浙大艺博馆开馆特展“汉唐奇迹”是自主策划的学术成果展,是对艺术史学者方闻提出的“汉唐奇迹”的视觉阐释。学术论文的主要受众是学者,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艰深的,但是文物陈列和配套教育活动,可以让观众亲身观看和体验,增进对学术思想的了解。配合“汉唐奇迹”展还举办了“唐人生活”系列工作坊,其中的汉唐服饰复原展示秀非常受观众欢迎,可以直观地看到从汉代到唐代的服饰妆容演变。以博物馆为媒介,高校的学术成果可以传递给社会公众,而观众的反馈也可以为学术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VR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展示、云展览、VR体验等成为博物馆展陈的新趋势。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博物馆加速推出线上展览、直播、讲座、培训等,方便、安全、高效地满足了观众的需要。今年2月,浙大艺博馆联合浙大宣传部打造“浙江大学在线公开课”,将博物馆课程搬到线上,白谦慎馆长主讲的“中国书法的经典问题”、瞿炼博士主讲的“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学术史”等都受到观众好评。
博物馆肩负文化和教育双重使命,大学博物馆在这两个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浙大艺博馆将开门办馆,广泛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开放包容、多样文明和推广学术的博物馆,为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旅游“冷启动”:风景在,复苏会到来
下一篇:如何选择合适的婚礼摄影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