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不仅自身需要减碳,也要推动全产业链减碳
随着减碳进入实践阶段,各界的焦点已从为何减碳转变为如何减碳。针对很多企业在减碳过程中面临的思路不清、缺乏技术能力等问题,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建议从顶层规划开始,用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作为指导。“通过顶层规划,将减碳目标与公司战略和主业相结合,制定具体步骤,从而逐步达到减碳目标。”施耐德电气就为松赞集团提供了从规划到落地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帮助松赞集团在未来的1至3年内实现“零碳模式”,迈向零碳和智慧酒店。
对企业来说,仅考虑自身减碳是不够的,也要推动全产业链伙伴协同减碳。“碳足迹广泛存在于产品和资产的各个环节,加速减碳的关键在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尹正指出,全程减碳需要专业的工具和人,即软件和服务。“软件能够实时采集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数据,并以算法实现跨平台的实时反馈和优化,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减碳。而服务则提供专业人员和经验,是企业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施耐德电气不仅拥有强大的能源与工业软件,同时以服务赋能于人,助力全产业链减碳的落地。
在7月14日当晚的《今夜数字话》环节,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和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能效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魏嗣哲,还将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一起,进一步诠释数字化与创新如何驱动全产业链减碳。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上下一心,组织文化也需要相应转型。“最强大的力量是制度、价值观和文化,只有在组织与领导力、文化和人才等层面注入可持续思维,可持续目标才有可能落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原院长毛基业表示。施耐德电气“意义、包容、赋能”的员工价值主张,就阐述了企业如何为员工提供有价值的工作,激励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中国区负责人张琰琰指出,施耐德电气可持续的文化建设,核心是人。“员工只有在充分包容和赋能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创新潜能,使个人成长与企业目标更好契合,从而形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