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保障手机生存,在IT领域全面发展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篮球中心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本文试着从技术角度解释鸿蒙OS相关的新信息,也会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不堆积名词,而是把事情说清楚。因为大家比较关心手机,所以本文对鸿蒙系统的解读以手机为主。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篮球中心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之前受到极大关注的鸿蒙OS终于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信息,媒体纷纷进行重点报道。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的相关知识有一定门槛,新闻报道里不少名词让人似懂非懂、不明觉厉。如“分布式架构”、“跨终端无缝协同”、“确定时延引擎”、“高性能IPC技术”、“微内核架构重塑”、“首个取代安卓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虽然不少群众高呼“华为牛逼”,但其实对这些词并不是太懂。我感觉不少记者也差不多,并没有真正理解技术,而是原样引用华为给出的技术名词。本文试着从技术角度解释鸿蒙OS相关的新信息,也会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不堆积名词,而是把事情说清楚,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大家比较关心手机,所以本文对鸿蒙系统的解读以手机为主。
鸿蒙的发布说明,华为手机在美国极限施压情况下的生存能力有了本质改善,能够有效震慑美国动用极端手段打击中国公司。同时,鸿蒙是面向整个IT体系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并非限定在手机领域,甚至主要应用不是在手机上。对此不要有封闭心态,从市场角度考虑,华为与中国手机继续用安卓系统开发,也是合理的发展,鸿蒙的作用会是保障中国手机生存。不管是用鸿蒙还是安卓,中国公司团结组成强大的开发阵营,共同应对市场冲击,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华为操作系统开发阵营初步成形
这些APP和方舟编译器合作是什么意思,和鸿蒙有什么关系?其实对于APP公司,编译器就是最关键的平台,是通向操作系统的核心。开发APP的公司不需要知道操作系统的细节,对安卓这样的手机操作系统的了解远不如手机公司,但只要有编译器(以及配套编码调试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就能够推进开发。有一个词叫“交叉编译”,就是说嵌入式系统开发时,开发者不需要知道平台的细节,程序代码用特别的编译器编译成机器码,就可以交给合作者在平台上跑起来了。通常情况下,一套代码可以用多种“交叉编译器”,直接编译成多个平台的“库”,非常方便。例如在一个“纯Linux”上(可以理解成通用的Linux),对一套C语言的程序,用arm-Linux-gcc这样的编译器,就可以得到一个“.so”后缀的库文件,这个so文件就在某种嵌入式Linux平台上能完成一些功能,相当于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的DLL库文件。这些嵌入式平台,也是操作系统,通常是特殊剪裁的Linux变种。
开发者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编译器,以及以编译器为核心的一整套开发工具。如果从开发者角度去看,甚至可以认为操作系统就是编译器。开发者不想去管操作系统的事,希望编译器可以解决所有平台问题,让自己的代码轻松移植过去。方舟编译器,就是华为对开发者给出的操作系统接触窗口。中国的这些大互联网公司,和华为合作用方舟编译器开发了,可以肯定搞出来的APP仍然是用在安卓上的,但其实已经走出了脱离安卓的最关键一步!
下一篇:鸿蒙的技术先进在哪?未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