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惧前行如赤子 华为数据存储亮剑云原生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有着记录保存信息的“本能”,从生物学上来看,这是为了后代能顺利继承和解读,以便文明得以存续,毕竟信息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载体来存储和共享,而数字信息技术诞生以后,不仅信息存储技术迎来了质的飞跃,数据产生的总量也在大幅度上升,根据IDC的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圈将达到221ZB,2022至2026年将实现2倍增长,种种因素都在推动着存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十年来谁著史?—存储技术的四个变迁
“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的存储,其实就是通过磁盘或者其他介质来存储企业的数据,近三十多年来,存储技术历经了多次变迁,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储在整个数据中心的部署环境产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数据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存储技术本身发生了变化,例如CPU、介质类型、技术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技术驱动。”华为数据存储首席科学家张国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近30年来,整个存储技术一共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变迁,具体来说,在2010年之前,存储处在一个相当蓬勃发展的时期,高端存储、中端存储、文件存储这些围绕数据库和文件共享等数据类型的存储品类就已经开始丰富多样起来,基本上构筑成了现在来看也比较完整的存储品类体系。在2010年之后,基础层面上看,以虚拟化为代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两大新技术开始渐露头角,推动了存储技术彼时的升级,而介质层面上看,SSD开始出现,一众厂商开始探索如何提高SSD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取代一些高性能的机械硬盘,并在2016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商用。而到2019年左右,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高端存储使用的芯片由定制专用芯片也开始向通用的商用芯片转移,也让高端存储的架构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最后则是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AI,让大数据走上了新的台阶,新的应用进一步推动着存储技术的升级。
八千里外欲封侯—华为数据存储从跟跑到领跑业界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出道即巅峰”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华为也不例外,在2010年前,华为的主要目标就是“跟上市场”,不过所幸在当时整个存储市场都处于一个比较静默的状态,也给了华为充足的时间来做出自己的产品系列,不过在2010年云计算出现以后,情况产生了一些变化。彼时的虚拟化要求存储进行资源池化,即一套存储存储要支持多个应用,在彼时,业界面临的问题就是SAN和NAS需要在一套存储里实现,当时企业为了控制投资成本、简化管理难度,试图把SAN和NAS“绑定”为一套系统,不过考虑到硬件架构上的隔阂,能真正做到融合的厂商并不多。而OceanStor 融合存储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硬件之间的壁垒,在存储系统组件级别实现融合,还在数据服务软件层面实现了融合,采用面向云架构的存储软件,用一套操作系统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服务,在一套数据服务软件堆栈下实现了各种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