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是否有效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是否有效

时间:2022-05-19 14:32:35 阅读:88

  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该行为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一旦继承人擅自处分了被继承人的遗产,即违法。关于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下面由上海离婚官司律师为您详细解答。

  一、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是否有效

  1、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的行为一般是无效的。继承开始后,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及遗嘱执行人,继承人不能擅自处分遗产,否则会侵害到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遗产管理人的选任】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二、法定继承有哪些特征

  法定继承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法定继承虽是常见的主要的继承方式,但继承开始后,应先适用遗嘱继承,只有在不适用遗嘱继承时才适用法定继承。因而,从效力上说,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

  第二,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各国法律虽都承认遗嘱继承的优先效力,但也无不对遗嘱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例如,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特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中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因此,尽管遗嘱继承限制了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但同时法定继承也是对遗嘱继承的一定限制。

  第三,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于被继承人间的亲属关系规定的,而不是由被继承人指定的。从这点上说,法定继承具有以身份关系为基础的特点。

  第四,法定继承中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是强行性的,任何人不得改变。

  第五,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并存。

  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一般是无效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咨询专业律师。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武汉市2022年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申报条件及时间

下一篇:2022年武汉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申报时间及条件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