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自带诗意的乐器!福州好嗨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笙,自带诗意的乐器!福州好嗨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时间:2022-02-23 14:43:41 阅读:318
在很多古诗词中,往往会用笙、萧、笛作为元素,增强氛围感的同时,也抒发着创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笙常以“笙歌”这一意象出现,“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晞发扶桑露气新,三花树底坐调笙",."灯烧菡萏膏烟结,瓶沸笙簧水火争"。不同的诗句应用,也给笙这一乐器,赋予了新的意象。
 
笙的乐器介绍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
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笙的历史记载:
笙为汉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尚书》、《诗经》已有相关记载:如《尚书·益稷》:“笙镛以间。”《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
相传笙为随所造。汉·应劭《风俗通·声音》:“谨按《世本》:‘随奏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
 
笙在古诗句应用:
1、应逢明月清霜夜,闲领笙歌宴此来。——出自唐·齐己《贺孙支使郎中迁居》
2、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出自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出自唐·薛曜《邙山古意》
4、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5、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出自清·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6、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7、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出自唐·鲍溶《怀仙二首》
8、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出自唐·李贺《天上谣》
9、舍下养鱼鸟,楼上吹笙竽。——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0、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出自唐·李白《襄阳歌》
11、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出自魏晋·左思《咏史八首》
12、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
13、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出自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14、蝶飞红粉台,柳扫吹笙道。——出自唐·李贺《感讽六首》
15、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出自唐·韩琮《牡丹》
16、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出自唐·郭震《蛩》
17、犹醉空山里,时闻笙鹤飞。——出自唐·孙逖《葛山潭》
18、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出自唐·韩愈《谢自然诗》
 
诗句让乐器有了诗意,乐器让诗句有了情感。,正如福州好嗨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认为:千年以来,早已不知是诗词成就了音乐,还是音乐成就了诗词。古诗词中的音乐意象,笙、箫、笛、钟、鼓、埙,不胜枚举,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内涵,音乐或急促或舒缓,传达的感情也或喜悦或悲凉。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读懂音乐的哲理。福州好嗨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