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北市申报绿色工厂奖励补贴、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认定管理办法
时间:2021-10-27 10:40:54 阅读:233
2021年淮北市绿色工厂申报补贴条件及认定管理办法细则整理,这里给大家准备了淮北市绿色工厂奖励补贴、申报时间、申请条件、申报材料、认定管理办法等众多内容汇编,有申报绿色工厂需求的淮北市朋友们,可以随时联系小编咨询代办。
一、淮北市绿色工厂奖励补贴
对新认定的绿色工厂,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市级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代理免费咨询:0551-65306190,15855155083(V同号,专业项目老师指导)
二、淮北市绿色工厂申报时间
1.请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暂行办法》明确的推荐程序,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工作,严格把关并择优推荐,于2021年11月19日前将申报材料(县区推荐文件、申报材料)报送市经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办公室),纸质材料一式五份(附电子版)。
2.市经信局将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必要的核查、评审。经审查、评审符合市级绿色工厂要求的,确定为淮北市绿色工厂。
三、申请市级绿色工厂评价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市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内部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企业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能确保对绿色工厂创建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五)企业有较强的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能源管理水平。通过GB/T 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满足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需通过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审查)。
(六)企业相关绩效指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四、淮北市绿色工厂申报材料
(一)工厂基本情况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评价概述
主要介绍绿色工厂评价的目的、范围及准则 。
(三)评价过程和方法
主要介绍评价组织安排、评审评估情况、评价报告编写及内部技术复核情况。
(四)评价内容
对照《绿色工厂基本要求评价表》和《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价表》(附表1、2),对绿色工厂基本要求以及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方面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核实、检查、评价。
(五)评价结论
对申报工厂是否符合绿色工厂要求进行评价,说明各评价指标值及是否符合评价要求情况,描述主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等。
按要求填写附表1-2。
(六)建议
对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七)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与附表证明材料索引一栏对应):
1.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 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3. 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
4. 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
5. CCC 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
6. 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
7. 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
8.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 4 项职责);
9. 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
10. 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
11. 教育和培训记录;
12. 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3.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4. 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图);
15. 计量设备清单、用能设备清单、污染物处理设备清单、原材料清单等;
16. 合格供应商名录及其评价表、采购立项审批文件、 程序文件、招投标文件等;
17. 已采用的余热利用、分布式供能、自然冷源、水循环利用、高效照明等技术的情况说明(包括技术说明、实施情况和现场照片);
18. 能源消耗量、资源消耗量等绩效指标计算说明(包括使用的标准、计算边界、排放因数、计算过程等);
19. 申报工厂已获得的国家、地方、行业节能环保相关奖励证书等。
(八)评价机构营业执照及能力等有关证明材料(资质能力有关证明材料参考工信部绿色工厂评价机构要求提供)。
五、淮北市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经信节能函〔2017〕124号)》和《关于印发安徽省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经信节能〔2019〕98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加快推进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企业经评价授予淮北市绿色工厂(以下称市级绿色工厂)称号。
第三条 市级绿色工厂每年评价一次。评价工作遵循企业自愿、择优确定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市级绿色工厂的评价和管理工作。各县区经信部门负责本地区绿色工厂的培育创建和申报推荐工作,并对绿色工厂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申请市级绿色工厂评价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市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内部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企业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能确保对绿色工厂创建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五)企业有较强的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能源管理水平。通过GB/T 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满足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需通过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审查)。
(六)企业相关绩效指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六条 绿色工厂评价由企业自愿向当地经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区经信部门审核同意后纳入当地培育计划,企业按照市级绿色工厂的相关标准要求完善自身条件。
第七条 在符合市级绿色工厂评价基本条件、满足《绿色工厂基本要求评价表》及《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中必选指标等一般要求前提下,企业可委托相关机构编制《安徽省绿色工厂评价报告》(格式及要求见附件)。
第八条 《淮北市绿色工厂评价报告》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报告编制人员要按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开展现场评价,并确保评价报告中材料、数据、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 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企业,可向县区经信部门提出申请,县区经信部门审核后择优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荐申报。各市县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严格推荐申报标准要求,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绿色化水平。
第十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必要的核实、评审。经审查、评审,符合市级绿色工厂条件的企业名单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文公布,并予以授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市级绿色工厂实行年度信息报送制度,每年年底企业应总结绿色工厂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告县区经信部门,各县区经信部门及时总结本地区绿色制造示范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第十二条 市级绿色工厂实行动态管理,满三年复审一次。复审的市级绿色工厂须对三年来绿色工厂建设管理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复审材料报县区经信部门,县区经信部门初审后上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或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复审,及时公布复审结果。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市级绿色工厂资格:
(一)未按规定参加复审的;
(二)复审结果不合格的;
(三)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四)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和数据的;
(五)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级绿色工厂的;
(六)企业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境、质量等事故,被列入失信企业黑名单的;
(七)在日常监督管理或节能监察过程中,发现不能继续保持市级绿色工厂一般要求的。
第十四条 被撤销市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市级绿色工厂。
第十五条 市级绿色工厂所在企业发生更名,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名称变更。若发生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复审。
第十六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变更名称和撤销市级绿色工厂的企业,发文公布。
第十七条 评价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欺瞒现象等情况的,取消申报企业的申报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评价的,三年内禁止该机构在我市开展绿色工厂评价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原则上从市级绿色工厂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依据有关政策,对绿色工厂企业给予相关支持。
将市级绿色工厂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争取相关绿色金融产品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淮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淮北市绿色工厂建设评价和管理办法(试行)》(淮经信节能〔2018〕77号)同时废止。
一、淮北市绿色工厂奖励补贴
对新认定的绿色工厂,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市级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代理免费咨询:0551-65306190,15855155083(V同号,专业项目老师指导)
二、淮北市绿色工厂申报时间
1.请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暂行办法》明确的推荐程序,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工作,严格把关并择优推荐,于2021年11月19日前将申报材料(县区推荐文件、申报材料)报送市经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办公室),纸质材料一式五份(附电子版)。
2.市经信局将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必要的核查、评审。经审查、评审符合市级绿色工厂要求的,确定为淮北市绿色工厂。
三、申请市级绿色工厂评价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市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内部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企业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能确保对绿色工厂创建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五)企业有较强的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能源管理水平。通过GB/T 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满足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需通过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审查)。
(六)企业相关绩效指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四、淮北市绿色工厂申报材料
(一)工厂基本情况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评价概述
主要介绍绿色工厂评价的目的、范围及准则 。
(三)评价过程和方法
主要介绍评价组织安排、评审评估情况、评价报告编写及内部技术复核情况。
(四)评价内容
对照《绿色工厂基本要求评价表》和《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价表》(附表1、2),对绿色工厂基本要求以及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方面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核实、检查、评价。
(五)评价结论
对申报工厂是否符合绿色工厂要求进行评价,说明各评价指标值及是否符合评价要求情况,描述主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等。
按要求填写附表1-2。
(六)建议
对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七)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与附表证明材料索引一栏对应):
1.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 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3. 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
4. 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
5. CCC 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
6. 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
7. 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
8.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 4 项职责);
9. 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
10. 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
11. 教育和培训记录;
12. 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3.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4. 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图);
15. 计量设备清单、用能设备清单、污染物处理设备清单、原材料清单等;
16. 合格供应商名录及其评价表、采购立项审批文件、 程序文件、招投标文件等;
17. 已采用的余热利用、分布式供能、自然冷源、水循环利用、高效照明等技术的情况说明(包括技术说明、实施情况和现场照片);
18. 能源消耗量、资源消耗量等绩效指标计算说明(包括使用的标准、计算边界、排放因数、计算过程等);
19. 申报工厂已获得的国家、地方、行业节能环保相关奖励证书等。
(八)评价机构营业执照及能力等有关证明材料(资质能力有关证明材料参考工信部绿色工厂评价机构要求提供)。
五、淮北市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经信节能函〔2017〕124号)》和《关于印发安徽省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经信节能〔2019〕98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加快推进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企业经评价授予淮北市绿色工厂(以下称市级绿色工厂)称号。
第三条 市级绿色工厂每年评价一次。评价工作遵循企业自愿、择优确定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市级绿色工厂的评价和管理工作。各县区经信部门负责本地区绿色工厂的培育创建和申报推荐工作,并对绿色工厂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申请市级绿色工厂评价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市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内部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企业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能确保对绿色工厂创建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五)企业有较强的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能源管理水平。通过GB/T 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满足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需通过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审查)。
(六)企业相关绩效指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六条 绿色工厂评价由企业自愿向当地经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区经信部门审核同意后纳入当地培育计划,企业按照市级绿色工厂的相关标准要求完善自身条件。
第七条 在符合市级绿色工厂评价基本条件、满足《绿色工厂基本要求评价表》及《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中必选指标等一般要求前提下,企业可委托相关机构编制《安徽省绿色工厂评价报告》(格式及要求见附件)。
第八条 《淮北市绿色工厂评价报告》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报告编制人员要按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开展现场评价,并确保评价报告中材料、数据、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 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企业,可向县区经信部门提出申请,县区经信部门审核后择优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荐申报。各市县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严格推荐申报标准要求,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绿色化水平。
第十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必要的核实、评审。经审查、评审,符合市级绿色工厂条件的企业名单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文公布,并予以授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市级绿色工厂实行年度信息报送制度,每年年底企业应总结绿色工厂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告县区经信部门,各县区经信部门及时总结本地区绿色制造示范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第十二条 市级绿色工厂实行动态管理,满三年复审一次。复审的市级绿色工厂须对三年来绿色工厂建设管理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复审材料报县区经信部门,县区经信部门初审后上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或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复审,及时公布复审结果。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市级绿色工厂资格:
(一)未按规定参加复审的;
(二)复审结果不合格的;
(三)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四)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和数据的;
(五)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级绿色工厂的;
(六)企业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境、质量等事故,被列入失信企业黑名单的;
(七)在日常监督管理或节能监察过程中,发现不能继续保持市级绿色工厂一般要求的。
第十四条 被撤销市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市级绿色工厂。
第十五条 市级绿色工厂所在企业发生更名,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名称变更。若发生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复审。
第十六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变更名称和撤销市级绿色工厂的企业,发文公布。
第十七条 评价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欺瞒现象等情况的,取消申报企业的申报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评价的,三年内禁止该机构在我市开展绿色工厂评价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原则上从市级绿色工厂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依据有关政策,对绿色工厂企业给予相关支持。
将市级绿色工厂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争取相关绿色金融产品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淮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淮北市绿色工厂建设评价和管理办法(试行)》(淮经信节能〔2018〕77号)同时废止。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