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是一个XX的孩子)
教一个懂事的孩子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无数家长看完之后都沉默了
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似乎都把“乖”“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别听老人的话,在你面前赔钱。”这句俗语打破了传统父母教育孩子的愿望。然而,这种传统观念真的对吗?
“懂事”“乖”
是父母大人对孩子的最高赞美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孩子心里知道,如果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开心。如果听他们的话,看他们的脸,大人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父母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听话听话的孩子,总会受到家人和老师的表扬。调皮、叛逆、叛逆的孩子,总会受到惩罚和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的爱和表扬,也为了少受惩罚和责骂,孩子逐渐学会了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压抑到一边,努力让自己变得有魅力。
很多精神分析学家和治疗师得出的结论是
孩子长大后越是“好”和“懂事”,心理问题就越多。
孩子越是叛逆自由的长大,心智越是成熟。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比较“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会比较多?
一个叫“毛豆妈”的孩子妈妈分享了她对“乖”孩子的想法:
乖”就是讨好大人
无视我真实的自己
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要不要?”我摇摇头说:“我不要。”奶奶很满意,说:“这孩子最可爱,从来不求什么。”发自内心的,其实是想吃那种五颜六色,酸甜苦辣的糖果。但“懂事”“乖”是当年对孩子的最高褒奖。
我从心里隐约知道,我的“做好人”会让大人开心。所以,敏感的我,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压抑到一边,尽量做出“乖”的样子,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后,我变成了一个疲惫的不懂得拒绝别人的“坏人”。
辅导员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更多。究其原因,是他们把满足别人的愿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作为自己的主导生活,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忽视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
一个为了赢得照顾者的好感而愿意压抑自己真实本性的伪装的“好”孩子有什么用?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这样的威胁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不断上演。
听话的孩子更平庸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以下实验:他跟踪观察了100名有强烈反抗倾向的青少年和100名在2-5岁时没有这种倾向的儿童。结果表明,84%的大学生意志坚强、独立,能够独立分析、判断和决策。在后者中,只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不能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
总的来说,真正成为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的“好孩子”很少,大部分都在一般工作岗位上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聪明、拔尖。孩子的“顺从”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生活规则和道德行为上,而孩子天性好动,有很多想法,所以家长要对学习和处理事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孩子有了想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乐趣,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真正懂事,不是无休止的隐忍和无端的顺从
,而是理解长辈的辛苦;在不影响他们健康有效成长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学会独立!懂得感恩!学会拒绝!
要教会他们拒绝,永远不要拒绝任何人的要求,永远不要要求任何人。太理解会让人难受!你不能宁愿不开心也不希望别人不开心。
教他们不要忍,要小心,要遵守规则。活得高应该过得耀眼,不应该完全为了别人而活。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对人对物的要求。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就会习惯了。拒绝随意帮助,拒绝服从命令,拒绝一直被消耗,让他们骨子里改变。
总之,我宁愿我的孩子不那么乖,不那么懂事,该哭该闹,我也不希望他压抑自己讨好我。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希望他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一个“可怕的两岁”,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桀骜不驯的青春期。经历了所有的经历,他才能自然成熟成长。
而不是压抑内心,表面上你很好,内心却永远长不大!
我们要让孩子慢慢来,因为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宁愿他现在不那么优秀!
凤凰财经网
惠民教育
瞄准道、矩、德、绩、恒
微信号:惠民教育888
网站:href="/" target=" _ blank " title=" " ID=" back hohucom "
下一篇:个人简介范文(个人自我介绍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