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育(一年级孩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戴红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旨在配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处理,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2018年秋季开始,小学一年级将实施“零起点”教学。(齐鲁晚报,9月3日)
所谓“零起点”教学,是指以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校外课程辅导为基础的正规教育和学科教学。
实现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首先,实现“零起点”教学有利于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减少家长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的欲望,有效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心理负担。同时,对于目前正在管理的校外培训机构的顽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零起点”教学的实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一年级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任何教学活动只有符合教与学两方面的规律,符合师生双方的实际特点,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益。教育教学是一种“慢艺术”。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合适的事情,才能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
第三,已经证明“出走”和超标准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和危害。孩子在入学前,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必然会产生“已经学了,不需要再学了”的心理,不利于他们在学校认真主动的学习;其他辅导机构资质不达标,导致很多学生书写姿势、计算思维、拼音阅读等不正确习惯,极难纠正。就目前而言,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似乎“有点高”。其实是鼓励年轻人,底子薄。“跑步”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在后续的研究中,孩子不一定能“跑”得更快、更远、更好。
小学一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不仅是老师的事,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政策,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本地区“零起点”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抓好工作部署、监督检查、过程监控和管理,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善于发现好榜样,及时推广。
学校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
一是多申请,确保家里和学校尽快达成共识,让家长认同“零起点”教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不是和孩子“东奔西跑”。“零起点”教学归根结底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育人的概念问题。父母只有转变观念,积极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学校要及时校准教学起点,把握教学标准,落实“零起点”教学计划和方案。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精神,认真把握课程要求,不断推进校本国家课程,按规定开放全部课程和课时;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提前教学和超标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