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报告(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范文)
【暑期社会实践】| “绿色发展”实践活动报告
7月10日日活动报告
7月10日,绿色发展实践小组6名成员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正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午九点,我们来到赤峰市松山区团委。团委领导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地发展的基本情况。松山区作为赤峰市绿化工作成绩最突出的地区,热烈欢迎我们的来访,并邀请我们第二天去当地乡镇实地考察。
下午2点半,我们来到松山林业局,采访了林业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在采访中,我们了解了赤峰市松山区历年来的防沙治沙工作,学习了大量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了赤峰市乃至华北和东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的定位和总体情况。
一整天都结束了。明天上午,绿色发展实践小组将跟随松山团委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查当地治沙工作的真实写照。
7月11日活动报告
7月11日上午8时30分,应嵩山团委邀请,绿色发展实践小组来到赤峰市西北部党浦地村满族乡进行参观。我们从当铺地村开发展厅了解了当铺地村这些年来的治沙工程的演变,用真实的数据再现了历史,直观的感受到了治沙工作的难度和难度。参观完村子,看到了被当地人变成“转折树”的千年古树,看到了留给后人回头看的“教育沙袋”沙丘遗址。
下午,我们自己参观了村庄的田地和道路,观察到今天的防护林带已经初具规模,沟渠可以直接灌溉田地,直观地看到了治沙给人们带来的真实反馈。
7月12日活动报道
7月12日上午8: 20,绿色发展实践小组踏上开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k1457次列车。沿途通过奈曼旗和敖汉旗,可以观察火车上的沙地处理情况。虽然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沙地的植被覆盖率比多年前明显增加。
到达通辽市后,我们去郊区实地考察。从我们的观察中发现,当地的治沙工作基本上处于巩固和完善阶段,乡镇防护林建设完善,在沙土丘陵上大面积植树。
可以想象,随着治沙工作的稳步推进,这里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7月13日活动报道
7月13日,绿色发展实践小组乘车前往距通辽市55公里的科左中旗以西的舍伯图镇,参观通辽市林业研究所国家杨树种子基地。
舍伯图实验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总用地面积1638亩,其中科研生产用地1200亩。是集科研、推广、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苗圃,也是通辽市最大的国有苗圃之一。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治沙工程的重要科研成果,涉及树种培育、科研工作,以及大规模防护林工程等综合治理工作的广泛投入。由于客观原因,照片不能在内部拍摄,所以照片集中在外围和沿途。
结论
在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上,我们克服了自然、气候、人为的原因,与沙漠抗争到底,一步步筑起绿色生态屏障,让农业、社会、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不断总结防沙治沙的经验,创造新的模式。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国家和国际赞誉。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赤峰这座历史古城在以绿色为背景的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深刻认识到“挖井的人吃饭时不会忘记”,我们应该继承革命精神,坚持
我们号召身边的同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汇聚成海,为祖国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做出自己的贡献!
投稿:华北理工大学绿色发展实践小组
上一篇:考后感想(考试之后的感想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