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企业投资计划书)
金融人士一定要看到!你掌握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吗?
新说法——财资管理?
资金管理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内部管理争论的焦点。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就资金流本身而看营运资金管理,视野局限在某些具体环节,只看到树木,没有看到森林,这导致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收效甚微。一些看似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移植后并不尽如人意。
日前,边肖采访了积极推进企业“资金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胡春怡老师。他曾为多家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希望能就他所接触的企业中一些常见的资金问题提供大众化的分享,让我们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有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索“用资金创造价值”的方法。
国情现状
对于资金管理来说,国内很多企业唯一的融资来源就是贷款。闲置资金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存款或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很多:有的缺钱,有的在守护自己的“小金库”。缺乏更好的管理和应用.
一些优秀的CFO和老板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因为这方面的改进会耗费太多精力,很多企业和财务主管都是无意识的,无法做出改变。
在胡春怡看来,这种情况与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密切相关。
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存在偏差,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停留在非常肤浅的水平。对于传统财务运作来说,财务人员只要把账目做清楚就能够交差了,再进一步就是降低经营成本、控制业务风险等,仍然更多地停留在如何理顺商业体系上,很少考虑现金流本身。
然而,市场运作瞬息万变,企业需要随时进行各种调整,资金的时间价值日益突出。此时,现金流管理非常重要。
价值几何?
“企业发展要好,必须有良好的造血功能,而现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减缓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根本上还是因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对胡春怡说道。
因此,作为一个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资本效率,增加利润,从而解决一些业务问题,建立供应链体系,融资资产体系,将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的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企业整体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一旦企业开始在要改变这个现状,有两条路,,一是从高校开始培养,但是周期比较长,另一个就是改变企业管理者们的思维,重新去看待财务管理,,探索和实践,优秀企业的经验可以很快被复制,从而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如何实现?
对于做好财资管理的路径,胡淳一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作为企业要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资金基本情况,还试图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很多企业靠人工加班,但更合理的办法是靠信息系统。
其次,是努力做到对所有的支出都能够预警,能够以授权的方式来把控,避免资金风险。
接下来,企业可以把银行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管理,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达成整体战略合作,,没有让下属企业自立门户,自我平衡。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资金的运营状况,并通过合作银行的规划将业务重新划分到不同的银行,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政策优惠,还可以提高银行对大客户的服务,如业务的处理周期,从而实现7*24小时服务,提高整体效率。
对于一些企业因银行贷款负担过重而入不敷出的问题,胡淳一认为,,融资有几类,流动性融资、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选择何种方式,要综合考虑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状态。
流动性融资来源于业务本身的波动和周期造成的短期资金缺口,银行可以解决,一年期贷款比较常见。但是有些事情,比如一个企业想进入房地产,一旦进入至少需要5年,银行融资有时间限制,所以风险很大。因此,这种业务最好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股权融资应符合企业的特点,并考虑适当的融资渠道和结构。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流动性特征,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特征并把握它呢?他提到了一种绘制流动性路线图的方法。
简单来说,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是不同的。比如“钱是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的”“什么渠道进来的”“什么是内流”等等。在这些情况能够被清楚地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个节点能够被优化。
企业融资也要考虑发展阶段。
企业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寿命,
第二个是管理优化,这需要从管理和服务与流程的对接中获得性能。
第三阶段是玩资金,从资金中寻求利益。
“对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企业,可以先从控制资金的付款节奏来尝试,是不是可以集中支付,然后考虑用资金来做一些事情”,对胡春怡说道。
融资问题甚至被认为是这些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他们不知道在进行外部融资之前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资金,对于看似平淡无奇的资金流可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如果这些企业家和首席财务官能够有相应的思维和方法,那么不仅企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作为经济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会受到刺激。那时候银行不仅可以专注于存贷款,还可以保值增值社保资金。整个社会的“存量”将得到振兴,中国经济将进入更健康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