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培训 加盟 净水器                                     投稿

教师工作业绩总结(教师业绩简述300字)

高校教师年终总结:穷与忙

工作稳定,时间自由,薪水体面,还有寒暑假,大学教师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心中最“完美”的工作。

不同于年底的清闲,高校教师也面临着“KPI”的绩效要求。年底是评估的季节,到处都是表格发票、课题申请和结题验收报告以及各种需要出席的大小会议.

忙是青椒年底的指定代名词。

压力大,业绩少,时间都去哪了?

2010年前后,国家利用量化考核取代定性考核,结合历史的大环境和中国传统人情社会的背景, 无疑是一大进步 。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但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师工资挂钩,决定了教师必须全方位出击,教学科研并重。

日复一日,早出晚归,在教室和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之间奔波,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教师的常态生活。50%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即使是周末也很难得到足够的休息。

一年的努力在年底得到回报。

在每年的考核结束时,教师应承担本学年完成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根据学校或学院制定的分值折算规则,并在课堂上授课,指导学生和其他教学劳动,并研究论文和项目等成果。计算为分数上报.在不同的学院,分数的“单价”也是不同的。

非升即走:焦虑不安的青椒们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全国39 985所高校中,至少有34所实行了“要么升要么退”的考核制度。

没赶上末班车准备的青椒面临更严峻的就业考核。新教师不再享受备考,只是高校的“合同工”。如果他们在雇佣期结束后不能继续留任,他们就必须带着钱离开,重新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

在博士生过剩的情况下,学校偏爱最好中的最好,即所谓的“指标”也会随着新进教师的水平升高而水涨船高,有时候,即使“达标”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留下.

“招聘”名额有限,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岗前评估普遍存在竞岗现象。只有拿着更多的一区论文,主持更多的科研项目,才能增加取胜的筹码和信心。

人到中年,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青椒只能下大力气发论文,拿项目,评职称。

文山会海:青椒的忙碌年底

年底,除了考试,还有很多琐事,分散了年轻科研人员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

年底是学术会议的井喷期。带有“国际”、“巅峰”字样的大型会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办会成为一种任务,奔会成为学者负担.

比“文山遇海”更麻烦的是发票报销。科研经费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国家财政拨款几乎是这些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也决定了科研工作者所花的每一笔钱都必须“登记”。

为了申请项目经费,科研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埋头做预算和填表,年终报销也是一件头疼的事。发票不一致,财务部门口排长队,年底三省是:“票凑齐了吧?报销制度没改吧?没缺材料吧?”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深化改革的重磅文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并“放宽”科研人员。

忙碌一年,一无所获

相比年终考核中漂亮的数字,年轻工作者对写给自己的年终答案并不满意。

结果导向性的绩效考核,不可避免的将关注点放在教师实现高校组织目标上,而不是提升和发展教师本人身上.

高校招博士的目的是发表文章和申请项目,以指标为指挥棒的做法让青椒更喜欢短、平、快的项目,从而快速产生效果。

相比基础研究,青椒更喜欢“蹭热点”。近年来,石墨烯和人工智能的论文趋势日益激烈。有的老师觉得“即使你的研究有价值,重要,也不如一篇题目里有热词的论文”。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科研要求很严格,但是在高压下,青椒没有多少时间冷静下来

回顾这一年的辛苦和收获,可能硕果累累,也可能两手空空。然而,2020年已经成为过去。带着第一次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带着论文第一次发表时的兴奋,带着进入高校时的高昂精神,我们应该重拾对科学的敬畏和尊重,坚定地向2021年前进。

青塔

中国大学教育标识:中国大学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大学教师成长/大学生成才

大学,有大学问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