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语文课堂评价量规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包罗万象”吗?
王赢
蒲公英点评特约评论员
一体机?
上学期,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大赛”决赛,一些通过了各教研组初赛的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总决赛采取了现场选题、现场备课、现场讲课的方式,我们几个校外评委对参赛老师的现场课堂教学进行评分。
比赛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参加的文科组有20个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在课程评估中,我发现学校使用的是县教研室前几年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估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几个评估指标。评价标准模糊,有些学科无法对应,让我们费了不少脑筋,不得不凭印象打分。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从一张桌子上拿走一切”是各地评价课堂教学的普遍做法。无论是教研室的直观指导评价还是学校的日常听课评价活动,通常都是以教研室出具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依据,用于评价各个学科、班级、时期的课堂教学。这种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值得怀疑。
关注学科差异
首先,关注班级评价中的学科差异。每一科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有特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可能采用相同的思路。比如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还要体现人文和情感。课堂教学应以引导学生阅读为主。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高人文素质。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课堂教学应注重概念和定理的严格论证、科学探究和扎实训练,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
不同学科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同,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甚至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设置不同的项目。语文学科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学自悟,而数学学科往往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有些学科看似相似,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却大相径庭,比如文科的历史和地理。一是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学习知识,二是引导学生从空间顺序学习知识。
班级类型有差异
其次,班级评价要注意班级类型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把班级类型分为新班、复习班、培训班、讲座和评价班等。有些学科分为比较详细的课,比如说说读课,自习课,作文指导课。不同的班级类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学习新知识是新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训练中的讲解、自学讨论、提问和巩固;回忆知识和提高能力是复习课的主要目标,而回忆、归纳、提高和训练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所以不同的班级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不同的年级
另外要注意年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说话积极,善于表演;初中生敏感多变,学生自主意识初步形成,课堂充满变数;高中生很安静
随时间而变
基于以上考虑,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求高、中、低三级学校的教研人员,根据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学科的特点,开发设计不同学科、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然后编成一本书,分发给每一位老师。这样做,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章可循,尤其是刚上岗的青年教师,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第二,可以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新的课堂理念,并在实践中内化。事实证明,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一成不变,没有适用于所有学科、班级、时期的“通用尺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