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检查(在线开摄像头笔试作弊)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考试作弊检查(在线开摄像头笔试作弊)

时间:2021-06-22 16:21:12 阅读:249

(鸡西县人民政府发布)

这些考试作弊后果严重!

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明确了《刑法》中的具体解释:组织“法律规定的国考”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根据《刑法》,组织考试作弊、非法贩卖、提供试题、答题、代考罪的适用范围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解释》中明确高考等四类考试作弊是犯罪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2、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

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4、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

在此基础上,《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进一步规定,上述考试涉及的招生、特殊技能考试、面试等特殊类型的考试为“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哪些情形属于“情节严重”?

3日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澄清了“情节严重”的情形。

情形一:高考、研考、公务员录考作弊

《解释》明确了高考、考研、公务员招考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覆盖面广。这三类考试作弊的直接规定是“情节严重”。

情形二:致考试推迟、取消或启用备用题

《解释》明确将因作弊导致的备考试题延期、取消或激活定义为“情节严重”。

据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考试作弊案件是考试工作人员所为,尤其是考前作弊案件,往往能看到“内心鬼”的“影子”。行为人在考试前通过贿赂特定知识人员非法获取试题及答案,然后组织考试作弊。

情形三:多次组织及人数器材达标

《解释》中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组织作弊30次以上、提供作弊器材50件以上的规定,被认为是“情节严重”。

情形四: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

考虑到严惩考试作弊罪,《解释》将违法所得30万元以上界定为“情节严重”。

哪些器材属于“作弊器材”?

1、对于“作弊器材”的认定标准:通过伪装以规避考场检查

司法解释规定:“具有避免或者突破考场防止作弊功能的程序和工具,以及专门为作弊设计的程序和工具,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器材’。”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能够通过伪装收发考试试题和答案以避免在考场上考试的按键式数码相机等设备,均可视为“作弊设备”。

2、对于“作弊器材”的认定依据:省级部门及相关规定

在此基础上,为了统一作弊设备的认定程序,《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设备’,应当根据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考试部门出具的报告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涉及特种间谍设备、窃听、盗窃专用设备、“伪基站”等设备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识别。”

开考前被查处是“既遂还是未遂”?

从实践来看,很多考试作弊的案例都是在考试开始前就被查处的。在这种情况下,考试作弊的目的没有实现。应该认定为既遂还是未遂?这个司法解释很明确。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构成要件是组织作弊,为他人实施组织考试作弊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只要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严重危害了考试秩序,就应当认定为既遂犯罪,作弊目的是否实现不应当影响既遂犯罪的成立。

关于考前作弊如何认定的问题,《解释》第6条规定:“为了在考试中实施作弊,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法律规定的国考试题及答案。如果试题不完整或者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不影响非法销售的认定,提供试题和答案。”

《解释》非法销售罪还有两个法定刑,提供试题和答案。其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代替考试如何处罚?

《刑法》规定,依照法律规定代替他人参加国家考试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国家考试的,构成代为参加考试罪,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据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考虑参加考试的情况和情节,所涉及的考试类型是不同的。为了体现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督促应试行为人悔过自新,可以依法予以缓刑。

此外,《解释》还明确了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考试作弊罪的处理规则。

本司法解释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

上海师范大学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三八活动方案(妇女节游戏活动方案)

下一篇:低保户申请书(申请低保要具备哪些条件)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