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故事有哪些)
【我们的节日】元旦的由来
祝全体员工2021年元旦快乐
元旦名称的来由
元叫“始”,每数的始叫“元”;丹叫“天”;“元旦”的意思是“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对元旦的时间定位也不尽相同。公历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认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公认的公历,1月1日为“元旦”。公历国家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全国放假。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元”是开始的意思;“丹”的意思是早上。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郑源、陈元、开年、袁春、香格里拉、花穗等。但在众多称谓中,“元旦”是最常见、持续时间最长的。
元旦的发展变化
中国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现存文献记载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帝颛以夏梦正月为元,实际上是元旦的春天。”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席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自汉武帝以后,孟席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席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金朝傅毅《扬都赋》称“陈元”,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称“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称“圆说”。
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诗《介雅》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各省省长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称农历1月1日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当时并未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孙中山在就职宣誓中以“民国元年元旦”结束。这就是过年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断代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是指公元前第一年的第一天。
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新年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故将农历新年的1月1日更名为“春节”,将公历的1月1日指定为元旦——年初,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国定假日。
每年的1月1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于把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太阳年”。
元旦的相关传说
相传中国的元旦始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4000多年前的上古尧舜盛世,姚在任上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办事不力,他没有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兼具道德品质的舜。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也就是古代的元旦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描述一下元旦的庆祝活动。
元旦的习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元旦,在现代中国被称为“春节”,可以在条目中找到:春节。现代中国的元旦已被中国政府列为法定假日,并成为全国性节日。休息一天后,经常会调整当天前后的周末,一般会连续休息三天。在现代中国,元旦的庆祝远不如春节重要。一般事业单位和企业都会举办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立足本职,携手并进,再接再厉,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祝全院:员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元旦快乐!
下一篇:将心比心作文(将心比心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