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辅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西京学院探索辅导员工作课程新模式
近年来,西京学院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广辅导员工作课程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新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
——推出教师工作课程新模式。为解决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色不清、定位不准、地位边缘化、发展离散等突出问题。2014年,西京大学探索辅导员职业化、职业化的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落实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新模式,即辅导员工作的课程模式,要求辅导员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为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大纲》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及考核工作规范》等文件陆续出台,用课程理念定位辅导员工作职责,用教学标准规范辅导员工作行为,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效果。
——搭建导师教育教学平台。学院重点打造“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等课程群。每学期开展“教学竞赛”、“教学观察”、“特色主题班会评选”等活动,开办培训班提高辅导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辅导员教学水平。落实辅导员不同研究方向的培养计划,组建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应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8个辅导员专业研究团队,明确每个专业团队的研究方向、具体任务和目标。该团队设有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等实际工作。
——构建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和晋升机制。学院突破传统课程束缚,将辅导员工作纳入课程体系,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暂行)》提出的高校辅导员八项工作职责为框架。创造性地构建辅导员工作的课程体系,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整合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几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几个子课程,每个子课程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数和教学要点。比如,根据辅导员的相关职责,在基础辅导课程模块中设置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五个子课程,每学期共40学时。学期初,辅导员根据学校下发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大纲和学院的学生工作计划,为学生制定了本学期思想政治教育单元五个子课程的教学计划。接下来,讲师将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辅导员所在单位的领导负责辅导员履行课程职责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学期结束时,根据考核结果,辅导员获得相应的教学分,根据教学分、辅导员职称、课时,辅导员获得教学时数的报酬。学院将辅导员课程职责的履行与辅导员职称、专业能力水平和优秀评价的考核挂钩。
——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西京大学在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近两年来,高校辅导员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优秀辅导员工作项目1项,陕西省优秀辅导员工作项目2项,陕西省优秀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2项,高校级优秀辅导员工作项目11项,省级优秀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48项随着辅导员地位和收入的提高,辅导员已经成为校园里最热门的职位之一。辅导员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工作,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下一篇:瘦西湖导游词(景点讲解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