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的力量从哪里来?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农业科技发展的力量从哪里来?

时间:2020-12-17 16:10:37 阅读:304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已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农业科技仍有不少突出问题:农业基础研究长期性、持续性不足,大多数领域还处于并跑甚至跟跑;国内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畜禽主导品种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大型农机装备和智能设备核心部件依然受制于人…… “如何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聚焦未来农业发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粮棉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人才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 “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必须着力培养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的战略科技人才。今后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培养更多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科技领军人才。” “用人改革离不开科研工作大环境,我们形成了需求导向的科研任务新机制、以团队为主的科研组织新机制,把全院1026个课题组优化为307个科研团队,实现了课题制向团队制的转变,改变了‘大科研、小作坊’现象。”张合成说,由于建立起科研导向绩效评价机制,将科研人员从过去“没项目时写本子、有了项目填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科技创新效率。 科研和生产“两张皮”、成果难以应用到产业中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张合成介绍,他们按照“基础—应用—转化”一体化打造科研团队、考评科研团队,同时吸取脱钩、“断奶”、转企等改革措施的教训,强化科企融合,对科研院所破解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改变编外干得好拿的少 不唯“帽子”只看“里子” “要聚焦人才工作中的问题与短板,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通过机制创新把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潜能有效激发出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示,重点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改变普遍存在的“编外比编内干得好,编外比编内拿得少”状况;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抓紧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 “探索全员聘用制改革,核心是聚焦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用制和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分配制两大任务。在岗位管理上,要建立规范灵活的聘用机制,根据科研队伍发展需要,用好用足国家岗位管理政策,拓宽职业发展通道,为促进人才健康发展、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唐华俊指出,在绩效管理上,要建立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实行聘期任务目标管理,把考核结果与晋升晋级结合起来,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 举贤用人不唯“帽子”、只看“里子”,对于业绩突出的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一视同仁”纳入农科英才给予特殊支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是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的关键。由于建立起与岗位类型、业绩贡献直接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切实激发各类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文章来源:生态农业物联网wlw-stny.com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山东门窗定制如何做?时间多久才合适

下一篇:为何拼多多大力投资农业科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