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洪渎原,半部隋唐史 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时间:2021-12-09 21:26:06 阅读:132
2021年12月9日,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召开“咸阳洪渎原墓葬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华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咸阳洪渎原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考古专家分析认为,这种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化,体现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从而延续至现实世界的期许,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奉亲尽孝、乡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发掘古墓葬3648座,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据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介绍,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
在17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开展。
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李明介绍,墓园内1座墓葬的居多,单墓围沟墓园从北朝晚期延续到中晚唐,是围沟兆域墓最常见的形式。如北周宇文韪墓、北周羽真琳墓、隋修北周梁㙜(tái)墓、隋杨盛暨妻李氏墓、隋元景超夫妇墓、隋赵表墓、隋杨义臣墓、唐靳孩墓、唐独孤客师墓、唐窦晔墓、唐苏某妻万俟明墓、唐杨守规夫妇墓、唐张诜墓、唐窦沔墓等。有的墓葬未居于兆域内正中,可能是为合葬预留空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合葬。
墓园内外有多座家族成员墓葬,且类型丰富,是此次发掘所获的全新发现。一般来说,墓园内并列2座同时代墓葬的,应为夫妇异穴合葬。墓园内有2座以上墓葬的,为子孙祔父、祖葬。
“咸阳洪渎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以围沟兆域为特征的墓园规划整齐、互不影响,由单人墓葬、夫妇合葬或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发展为子祔父葬,直至孙辈归葬祖茔,墓地使用时间甚至跨越历史朝代而延续数百年。这种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化,体现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从而延续至现实世界的期许,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奉亲尽孝、乡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
李明介绍,限于条件,以往在隋唐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此次考古发掘中,重点关注围沟和封土的分布,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
“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今后恐怕也很难突破。” 李明表示,如果将洪渎原墓葬整体纳入两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古代墓葬发展体系,那么它实际上一直是一处“集中公墓”,它集中的是秦咸阳城、西汉至北周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阳城及其周边县城居民的墓葬。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七十年以来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邓小卫/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推荐:阿特拉斯空压机,螺杆空压机维修保养,空压机配件
发掘古墓葬3648座,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据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介绍,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
在17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开展。
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李明介绍,墓园内1座墓葬的居多,单墓围沟墓园从北朝晚期延续到中晚唐,是围沟兆域墓最常见的形式。如北周宇文韪墓、北周羽真琳墓、隋修北周梁㙜(tái)墓、隋杨盛暨妻李氏墓、隋元景超夫妇墓、隋赵表墓、隋杨义臣墓、唐靳孩墓、唐独孤客师墓、唐窦晔墓、唐苏某妻万俟明墓、唐杨守规夫妇墓、唐张诜墓、唐窦沔墓等。有的墓葬未居于兆域内正中,可能是为合葬预留空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合葬。
墓园内外有多座家族成员墓葬,且类型丰富,是此次发掘所获的全新发现。一般来说,墓园内并列2座同时代墓葬的,应为夫妇异穴合葬。墓园内有2座以上墓葬的,为子孙祔父、祖葬。
“咸阳洪渎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以围沟兆域为特征的墓园规划整齐、互不影响,由单人墓葬、夫妇合葬或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发展为子祔父葬,直至孙辈归葬祖茔,墓地使用时间甚至跨越历史朝代而延续数百年。这种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化,体现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从而延续至现实世界的期许,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奉亲尽孝、乡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
李明介绍,限于条件,以往在隋唐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此次考古发掘中,重点关注围沟和封土的分布,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
“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今后恐怕也很难突破。” 李明表示,如果将洪渎原墓葬整体纳入两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古代墓葬发展体系,那么它实际上一直是一处“集中公墓”,它集中的是秦咸阳城、西汉至北周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阳城及其周边县城居民的墓葬。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七十年以来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邓小卫/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推荐:阿特拉斯空压机,螺杆空压机维修保养,空压机配件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美轰炸机特遣队进入西太平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