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的投资者会碰到哪些陷阱?
时间:2022-07-05 17:10:42 阅读:103
买入成长股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必赚大钱?非也!如果炒股真那么容易赚钱,人人都是股神了。万变不离其宗,做股票最重要的是博弈。与其他类型的股票相比而言,成长股因为有持续成长性的需求,自身价值能够不断提升,从而持续获得市场认可,表现在股价上就是螺旋式上涨。而且由于企业经营的惯性,投资者长期专注研究企业所获得的趋势预见性也更容易,所以我一直推崇成长股投资的研究。投资就是买未来,这几乎是人人都认同的观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更愿意把精力押注在成长股板块上。毕竟,一个市场中,成长股永远是备受关注的“宠儿”。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回忆一下,那些跌落最快的“熊股”,其实也往往扎堆在成长股。高成长,不是想买就能买,成长型投资,往往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也绝非每个人都有幸成为风口上的猪。首先你要能找对“风口”,能够预测新技术的走向、具备预判企业能否成功的商业眼光以及预知未来行业格局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多年的细分行业研究经验和专业水准,一般投资者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和陷阱。
高估陷阱。这是投资者最容易碰到的。很多人在一只股票价格低位的时候不买入,涨上天了却去追,这点可以从成交量上看出来,高位的时候量放得最多。高位买入一个暴涨过的成长股,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呢?首先,任何股票买入都是一个筹码交换的过程,涨上天的股票本身获利筹码众多,有巨大抛盘压力。其次,股票涨得越多,往上涨的空间就越少。很明显,一个涨了2倍成为100亿的票和一个30亿小市值的票哪个上涨空间大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最后,热门票的价值早己给市场榨得一干二净了。这就好比此前谈到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故事。好学生,就是所谓的优秀成长股,市场对他的期望会非常高,稍微不及预期就开始杀估值,而好学生要从90分再突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差学生如果从60分变为80分就比较容易。市场的期望值都完全不一样。低估陷阱。低估的成长股也是有陷阱的,也就是俗称的便宜没好货,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处于成长衰退期的股票。成长股高估陷阱,往往是买入时股价涨上天,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不及预期还有获利筹码压力,而低估陷阱则往往是在成长股落入高估陷阱后,市场筹码不断被抛售所导致的下降通道形成的。本来是一个热门股,突然跌幅巨大,看起来便宜了,于是投资者不看情形就迫不及待买入了,结果变成了接盘侠。对于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要分两种情形对待。如果是涨幅巨大所致的获利筹码抛售造成的杀估值,这种股票基本面没发生变化,譬如2014年的网宿科技,那投资者买入后依然可以赚钱,因为企业还在成长。另外一种情形是企业的基本面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跑完了,其他人再去买入,就会而临惨烈的杀估值,也就是双杀。典型案例如大华股份、富瑞特装等。
技术路径踏空,成长股一般处于新兴行业,这些行业(比如太阳能电池、汽车电池)常有不同的技术路径之争。即使业内的行业专家有时也很难预知哪一种标准会最终胜出。而且这种技术之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赢家通吃,一旦落败,可能之前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无利润增长,当下互联网创业风潮正劲,很多创业期的公司都疯狂采用了烧钱模式以在吸引流量、招揽客户。但烧钱模式并非“万金油”,适用于一切公司。比如一些行业用户转化成本和黏度都很高,前期烧钱聚集用户,这自然是高明战术。但对于很多行业(比如B2C电商)客户在不同平台基本没有转换成本,粘性也差,这种无利润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盲目多元化,为了达到市场预期的高增长目标,有些成长性企业往往会快速扩张,什么赚钱做什么,随随便便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陷入盲目多元化。所以一定要警惕那些主业不清晰,为了短期业绩而偏离长期目标的公司。当然互补多元化(例如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和相关多元化(横向完善产品线和纵向产业链整合) 的公司另当别论。新产品风险,成长股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就算是强大的可口可乐也在新品上栽过大跟头稳健的消费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医药股在新品上吃过的苦头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最为悲哀的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新产品不被市场认可。
高估陷阱。这是投资者最容易碰到的。很多人在一只股票价格低位的时候不买入,涨上天了却去追,这点可以从成交量上看出来,高位的时候量放得最多。高位买入一个暴涨过的成长股,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呢?首先,任何股票买入都是一个筹码交换的过程,涨上天的股票本身获利筹码众多,有巨大抛盘压力。其次,股票涨得越多,往上涨的空间就越少。很明显,一个涨了2倍成为100亿的票和一个30亿小市值的票哪个上涨空间大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最后,热门票的价值早己给市场榨得一干二净了。这就好比此前谈到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故事。好学生,就是所谓的优秀成长股,市场对他的期望会非常高,稍微不及预期就开始杀估值,而好学生要从90分再突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差学生如果从60分变为80分就比较容易。市场的期望值都完全不一样。低估陷阱。低估的成长股也是有陷阱的,也就是俗称的便宜没好货,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处于成长衰退期的股票。成长股高估陷阱,往往是买入时股价涨上天,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不及预期还有获利筹码压力,而低估陷阱则往往是在成长股落入高估陷阱后,市场筹码不断被抛售所导致的下降通道形成的。本来是一个热门股,突然跌幅巨大,看起来便宜了,于是投资者不看情形就迫不及待买入了,结果变成了接盘侠。对于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要分两种情形对待。如果是涨幅巨大所致的获利筹码抛售造成的杀估值,这种股票基本面没发生变化,譬如2014年的网宿科技,那投资者买入后依然可以赚钱,因为企业还在成长。另外一种情形是企业的基本面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跑完了,其他人再去买入,就会而临惨烈的杀估值,也就是双杀。典型案例如大华股份、富瑞特装等。
技术路径踏空,成长股一般处于新兴行业,这些行业(比如太阳能电池、汽车电池)常有不同的技术路径之争。即使业内的行业专家有时也很难预知哪一种标准会最终胜出。而且这种技术之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赢家通吃,一旦落败,可能之前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无利润增长,当下互联网创业风潮正劲,很多创业期的公司都疯狂采用了烧钱模式以在吸引流量、招揽客户。但烧钱模式并非“万金油”,适用于一切公司。比如一些行业用户转化成本和黏度都很高,前期烧钱聚集用户,这自然是高明战术。但对于很多行业(比如B2C电商)客户在不同平台基本没有转换成本,粘性也差,这种无利润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盲目多元化,为了达到市场预期的高增长目标,有些成长性企业往往会快速扩张,什么赚钱做什么,随随便便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陷入盲目多元化。所以一定要警惕那些主业不清晰,为了短期业绩而偏离长期目标的公司。当然互补多元化(例如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和相关多元化(横向完善产品线和纵向产业链整合) 的公司另当别论。新产品风险,成长股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就算是强大的可口可乐也在新品上栽过大跟头稳健的消费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医药股在新品上吃过的苦头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最为悲哀的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新产品不被市场认可。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炒股时最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