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零售银行、科技银行两大标签愈加鲜明
时间:2021-06-12 07:50:49 阅读:178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零售银行、科技银行两大标签愈加鲜明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叠加突发的新冠疫情,社会经济秩序悄然改变,但变中有序,危中有机。2020 年也是平安银行深化转型的开局之年,经过三年转型攻坚之战,迈入新阶段的我们基础更实,底气更足,打法更新,机制更稳。
外因助推,内因驱动,2020 年平安银行向市场提交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效益喜人。全年营收增幅 11.3%,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拨备前利润增幅 12.0%,资产规模接近 4.5 万亿,负债平均成本率 2.32%,同比下降 32 个基点,零售 AUM 超 2.6 万亿,增幅 32.4%。
质量稳健。不良率 1.18%,较上年末下降 0.47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01.40%,较上年末上升18.28 个百分点,业绩增长的基础更加牢靠。
平安银行新一贷表示结构均衡。零售向纵深突破,网均 AUM 营收同比增长 41.5%,私人银行 AUM 及客户数均实现高速增长;对公精益求精,心无旁骛、聚焦火力做精五大重点,构建统一客户经营平台,打造新型供应链,做大票据,做强复杂投融,做实生态综拓;资金同业融汇国际视野、本土智慧,依托业内绝对领先的科技平台,与零售、对公加强协同,成为全行新增长极。
回顾平安银行过去四年的挑战与成就,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商业逻辑以及经营思想已经逐步清晰,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顺势而为,才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厘清发展重点不盲乱,准确把握趋势立潮头”。
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以实体为本,这是初心。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银行业服务实体的方式理应更全面,更创新。
零售转型意在从消费端发力支持实体。四年前平安银行提出零售转型战略,既是因为我们背靠的平安集团有强大的零售基因,也是因为近年来消费在实体经济增长中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历史要求下,我们转型第一阶段打造的智能普惠零售服务模式,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生产环节繁荣方面有更大用武之地。
一方面,我们帮助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我们打造的优选基金服务,2020年推荐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 52.5%,比同期上证指数涨幅高出 38.7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们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态、场景,用线上化、智能化方式打造更极致的消费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我们与国内某石油公司合作联名信用卡,不仅加油打折,还能以这张卡为载体,享受保险、车服务、积分互通等多种权益,为客户车生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瞄准小微金融难题,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受限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直制约企业发展。随着科技发展,金融机构服务小微,服务民营有了全新的模式。
平安银行有多年沉淀的供应链金融基础,近年来我们借助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提出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即,用物联网获得数据,借助智能模型,构建基于数据的风控体系,解决小微企业无担保、无信用的难题,挖掘客户数字资产价值,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此前不敢经营、不会经营的产业链上下游末端,真正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我们坚信,只有经济循环毛细血管顺畅健康,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才能更均衡稳健。
作为商业机构,我们以客户为基,这是根基。银行业本质是服务业,以客户为中心,做强客户基础,做深客户经营,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获客上,我们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依托平安集团“金融+生态”战略,我们通过团金会、个金会不断深挖综合金融价值,强化生态导流、内部协同。2020 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突破 1 亿,较上年末增长 10.4%,对公客户数也较上年末增长 14.4%。
经营上,以不断升级的平台作为核心抓手。面向 C 端客户的口袋银行 APP,从金融 APP 升级到“金融+生活”智能助手,目前月活超 4,000 万;面向 B 端客户的数字口袋,统一门户,统一账户,统一平台,实现从客户到用户思维的全面转变;面向 F 端客户的“行 e 通”,打通资金、产品、资产、服务全链条,平台访问量同比增长 214.0%,线上销量突破 3,000 亿,同比增长 70.7%。
服务上,我们采取客户分层策略,兼顾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对私行客户,我们以人为主、科技赋能做好高净值客户服务;对财富客户,我们采取“人+机”服务模式;对大众客户,我们打造了一支 AI 客服队伍,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有温度、不打扰的金融服务。对公客户也是如此,我们用复杂投融服务大型客户,比如用“险资+投行”优化融资结构,用发债降低融资成本;我们用科技手段、线上化方式服务小微客户,降低客户金融交易成本,引导融资成本不断下降。
2021 年围绕客户经营服务,我们已经全面升级了组织架构,打通数据中台、风险中台,做实标签、画像、模型,通过数据驱动方式,把服务有效匹配到客户旅程全周期,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易获得、低成本的客户经营模式,再次推动平安银行的客户服务经营能力迈上更高水平。
作为改革先锋,我们以科技为势,这是我们的利器。在平安银行的转型方针中,科技引领是排头兵,也是我们发展的势能和驱力。
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两年前,我们全面推进全行数字化经营工程,在三先(先知、先觉、先行),三提(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三降(降成本、降风险、降人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 AI 客服队伍占比超过 90%,理财经理通过精准营销工具人均产能同比提升 22.3%,“新一贷”最快 10 秒放款,信用卡审批效率提升 15 倍,智能反欺诈系统防堵欺诈攻击金额超 24 亿,智慧风控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Gartner2020 金融服务创新奖”的金融项目。得益于科技力量,虽然我们是零售特色鲜明的商业银行,全行成本收入比反而不断优化,打破了发展零售就成本承压的常规路径。
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我们用物联网、区块链打造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授信逻辑,为服务小微探索出了新路径;我们用 AI 客户经理队伍,取代了过去短信、电话营销方式,实现个性化、不打扰的服务模式;我们用开放银行手段,与外部平台共建生态、共同经营;我们将高频金融交易能力包装成服务,在汇率、利率、商品等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规避风险、提升收益。
科技发展潮流不可逆,主动拥抱、积极参与才能借势顺势,把握趋势。科技势能不仅带给我们业务成果,还让我们享受到资本市场肯定。所以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继续投入,提前布局更多赛道。比如我们发射的“平安 1 号”卫星,是在为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新思路蓄力;比如我们和年轻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是在研究年轻客群、新新人类,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客户群的中坚力量。
转型四年,平安银行“零售银行”“科技银行”两大标签愈加鲜明,因此,我们更加坚定了零售转型的战略决心,坚定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信心,坚定了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的经营雄心。
面向未来,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还会接受新的挑战,也会面临新的机遇,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顺势而为,才能将智能化零售银行做得更扎实、更务实,更有竞争力,在转型深化阶段,真正实现平安银行的全面起飞,迎来零售转型的全面胜利。(2020年平安银行年报)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叠加突发的新冠疫情,社会经济秩序悄然改变,但变中有序,危中有机。2020 年也是平安银行深化转型的开局之年,经过三年转型攻坚之战,迈入新阶段的我们基础更实,底气更足,打法更新,机制更稳。
外因助推,内因驱动,2020 年平安银行向市场提交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效益喜人。全年营收增幅 11.3%,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拨备前利润增幅 12.0%,资产规模接近 4.5 万亿,负债平均成本率 2.32%,同比下降 32 个基点,零售 AUM 超 2.6 万亿,增幅 32.4%。
质量稳健。不良率 1.18%,较上年末下降 0.47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01.40%,较上年末上升18.28 个百分点,业绩增长的基础更加牢靠。
平安银行新一贷表示结构均衡。零售向纵深突破,网均 AUM 营收同比增长 41.5%,私人银行 AUM 及客户数均实现高速增长;对公精益求精,心无旁骛、聚焦火力做精五大重点,构建统一客户经营平台,打造新型供应链,做大票据,做强复杂投融,做实生态综拓;资金同业融汇国际视野、本土智慧,依托业内绝对领先的科技平台,与零售、对公加强协同,成为全行新增长极。
回顾平安银行过去四年的挑战与成就,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商业逻辑以及经营思想已经逐步清晰,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顺势而为,才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厘清发展重点不盲乱,准确把握趋势立潮头”。
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以实体为本,这是初心。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银行业服务实体的方式理应更全面,更创新。
零售转型意在从消费端发力支持实体。四年前平安银行提出零售转型战略,既是因为我们背靠的平安集团有强大的零售基因,也是因为近年来消费在实体经济增长中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历史要求下,我们转型第一阶段打造的智能普惠零售服务模式,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生产环节繁荣方面有更大用武之地。
一方面,我们帮助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我们打造的优选基金服务,2020年推荐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 52.5%,比同期上证指数涨幅高出 38.7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们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态、场景,用线上化、智能化方式打造更极致的消费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我们与国内某石油公司合作联名信用卡,不仅加油打折,还能以这张卡为载体,享受保险、车服务、积分互通等多种权益,为客户车生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瞄准小微金融难题,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受限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直制约企业发展。随着科技发展,金融机构服务小微,服务民营有了全新的模式。
平安银行有多年沉淀的供应链金融基础,近年来我们借助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提出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即,用物联网获得数据,借助智能模型,构建基于数据的风控体系,解决小微企业无担保、无信用的难题,挖掘客户数字资产价值,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此前不敢经营、不会经营的产业链上下游末端,真正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我们坚信,只有经济循环毛细血管顺畅健康,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才能更均衡稳健。
作为商业机构,我们以客户为基,这是根基。银行业本质是服务业,以客户为中心,做强客户基础,做深客户经营,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获客上,我们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依托平安集团“金融+生态”战略,我们通过团金会、个金会不断深挖综合金融价值,强化生态导流、内部协同。2020 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突破 1 亿,较上年末增长 10.4%,对公客户数也较上年末增长 14.4%。
经营上,以不断升级的平台作为核心抓手。面向 C 端客户的口袋银行 APP,从金融 APP 升级到“金融+生活”智能助手,目前月活超 4,000 万;面向 B 端客户的数字口袋,统一门户,统一账户,统一平台,实现从客户到用户思维的全面转变;面向 F 端客户的“行 e 通”,打通资金、产品、资产、服务全链条,平台访问量同比增长 214.0%,线上销量突破 3,000 亿,同比增长 70.7%。
服务上,我们采取客户分层策略,兼顾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对私行客户,我们以人为主、科技赋能做好高净值客户服务;对财富客户,我们采取“人+机”服务模式;对大众客户,我们打造了一支 AI 客服队伍,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有温度、不打扰的金融服务。对公客户也是如此,我们用复杂投融服务大型客户,比如用“险资+投行”优化融资结构,用发债降低融资成本;我们用科技手段、线上化方式服务小微客户,降低客户金融交易成本,引导融资成本不断下降。
2021 年围绕客户经营服务,我们已经全面升级了组织架构,打通数据中台、风险中台,做实标签、画像、模型,通过数据驱动方式,把服务有效匹配到客户旅程全周期,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易获得、低成本的客户经营模式,再次推动平安银行的客户服务经营能力迈上更高水平。
作为改革先锋,我们以科技为势,这是我们的利器。在平安银行的转型方针中,科技引领是排头兵,也是我们发展的势能和驱力。
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两年前,我们全面推进全行数字化经营工程,在三先(先知、先觉、先行),三提(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三降(降成本、降风险、降人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 AI 客服队伍占比超过 90%,理财经理通过精准营销工具人均产能同比提升 22.3%,“新一贷”最快 10 秒放款,信用卡审批效率提升 15 倍,智能反欺诈系统防堵欺诈攻击金额超 24 亿,智慧风控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Gartner2020 金融服务创新奖”的金融项目。得益于科技力量,虽然我们是零售特色鲜明的商业银行,全行成本收入比反而不断优化,打破了发展零售就成本承压的常规路径。
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我们用物联网、区块链打造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授信逻辑,为服务小微探索出了新路径;我们用 AI 客户经理队伍,取代了过去短信、电话营销方式,实现个性化、不打扰的服务模式;我们用开放银行手段,与外部平台共建生态、共同经营;我们将高频金融交易能力包装成服务,在汇率、利率、商品等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规避风险、提升收益。
科技发展潮流不可逆,主动拥抱、积极参与才能借势顺势,把握趋势。科技势能不仅带给我们业务成果,还让我们享受到资本市场肯定。所以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继续投入,提前布局更多赛道。比如我们发射的“平安 1 号”卫星,是在为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新思路蓄力;比如我们和年轻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是在研究年轻客群、新新人类,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客户群的中坚力量。
转型四年,平安银行“零售银行”“科技银行”两大标签愈加鲜明,因此,我们更加坚定了零售转型的战略决心,坚定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信心,坚定了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的经营雄心。
面向未来,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还会接受新的挑战,也会面临新的机遇,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顺势而为,才能将智能化零售银行做得更扎实、更务实,更有竞争力,在转型深化阶段,真正实现平安银行的全面起飞,迎来零售转型的全面胜利。(2020年平安银行年报)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