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留学申请要重视阅读、写作和兴趣爱好
时间:2023-06-05 11:48:47 阅读:62
美国大学的招生规则是经过一系列变化的。起初哈佛和耶鲁等顶尖大学也采取世界通用的招生政策,即申请者必须通过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被录取。这时的招生系统基本上还是客观的,注重学术的。只要你满足了学术要求,不论你的社会背景如何,你都能被录取。但美国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大学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的教育系统是私立的,其运行有很强的市场逻辑。在市场化运作的大学里,每年的学生数量不稳定,而国家管理的大学会通过更多的配额制来加强或削弱特定招生群体。私立大学一旦遇上了“不受欢迎”的学生通过考试,那学校被迫只能招收这些“不符合办学理念”的学生。因此,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率先展开了变革,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非学术标准例如“品性”和“领导力”作为录取依据,限制学生数量,采用配额制招生。随后其他美国大学争相效仿,这种制度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我们毕竟申请的是美国大学,对当地社会动态和大学录取规则还是要了解的。我们太习惯“埋头苦学”,太相信“分数就是一切”,太笃定“勤能补拙”。但如果打算出国,世界的那一头是否也和我们抱有一样的“价值观”呢?我一直认为留学是看世界的窗户,增加了自由和选择的机会。大部分出国的学生都很努力,他们承受的不比高考少,如果只是因为宏观的招录政策理解不到位,而影响了申请结果,确实太可惜。
我们应该做什么?
重视阅读和写作
托福考试确认改革,写作不出意外的作为改革单项之一。作为一名曾经的托福写作老师,我很早便关注写作动态。现行的托福独立写作很难贴合大学写作的需求,而改革后的写作抓住了基于材料写作的核心。标化考试的写作是预估学生日后应对学术场景的能力,比如是否能综合教材、论文和期刊等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大学申请中的写作则是为了描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经常打比方,文书就是翻译。分数和竞赛不一定是招生官能读懂的材料,但一篇有趣的文书是能打动招生官的。如果申请者的成绩信息愈发的趋同,你猜美国大学是否会通过增加补充文书的数量,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前一段时间是今年美国大学夏校申请比较集中的阶段,格理特的同事们会在办公室聊学生夏校文书的情况。汪英伦作为经历了完整美高、美本和美研的留学亲历者,非常在乎学生的读写能力。面对一些学生的“空心文字”,他也经常搔头抓耳。他认为用文字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用文字生动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美国顶尖学府在本科阶段十分注重通识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了解西方文化,让他们能欣赏从古希腊时代起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精华,并强调学生能够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些人文社科却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歧视”,认为文科社科无法为孩子打开毕业后高薪工作的渠道。同时每年用5-6万美金的花销供孩子读一个“无用”的学科是一笔十分不划算的买卖。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它们只是美本教育的通识博雅教育中锦上添花的部分。这种看似无用的学科正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华。
美国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技能。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捍卫自己的思想,并始终怀揣着一个崇高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在广阔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生太擅长考试,却不擅长“思考”。所以,当面试中碰到“Tell me about yourself(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时,他们都会异常紧张。碰到“Tell me why you want to study this subject(告诉我你为什么想上这门课)”时,学生要憋好几天才能勉强写出来一篇300字的小作文。这些学霸们可能有着非常高的考试成绩或者在国际竞赛中也屡获佳绩,但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匮乏(不是在怪孩子们,毕竟两种教育体系迥然不同)、对西方文史哲经典的有限了解注定会限制你。
重视兴趣爱好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确实,能让学生变得有趣太重要了。现在的学生太累了,被各种任务压得喘不过来气。上周学生来办公室面谈,临走的时候,学生说,你要不再给我布置点作业吧,否则我闲得发慌。有时候我还挺难过的,各种学习任务把学生压得不敢休息。出国也不是高考,为啥要用高考的方式准备出国?
最近听到了一个故事,很受触动。一位数学很厉害的学生在参加大学面试时,他原本以为面试官会要求现场解数学题,可没想到是的,面试官却让学生说一位他最喜欢的数学家。这让学生措手不及。他认识数学题,但不认识数学家。这是真正的热爱数学吗?当大家很机械的刷题卷竞赛时,也许就逐渐丧失了对学科真正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失去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放弃了兴趣爱好,过多的卷入竞赛和科研。在大学招生官眼里,他们很难理解一个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当他们读到我们由“机械化学习安排”拼凑的申请资料后,自然是敬而远之。
同时,在大学申请中,不少大学会要求申请者用essay回答一些字数在30-50字左右的短问题,比如普林斯顿的“什么给你带来快乐”、耶鲁的“你会邀请什么人参加耶鲁寄宿学院的讨论”、斯坦福的“说一件你最想在斯坦福体验的事情”和弗吉尼亚的“你最喜欢的单词是什么”等。你的答案总不会还是集中在上课或学习等非常单调的事情上吧。因此很多申请难以写好essay,为此我们诚意提供各类essay代写服务,帮助申请写出高质量essay,提高申请成功几率。
在我眼里,兴趣和日后的专业方向之间隔着一扇门,这扇门叫困难。在追求兴趣的路上,你能克服困难,便踏上了专业学习的路。否则就是单纯停留在表面的喜欢。为了能尽早的探索出学术方向,学生也需要挖掘兴趣。不止一位学生提到过,你让我考试,我很擅长;但你如果让我自己张罗点事情,我就很慌张,因为我不知道要干什么。考试是机械的,固定的,不太需要思考。自己张罗事情是需要从兴趣出发的,是需要思考的。我们常说美国大学看重生源的多样性。多样性不是全面性,不需要你在每个方面都出色。恰好相反,学生能在自己的社区里做出自己的贡献,或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或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与众不同的。

我们毕竟申请的是美国大学,对当地社会动态和大学录取规则还是要了解的。我们太习惯“埋头苦学”,太相信“分数就是一切”,太笃定“勤能补拙”。但如果打算出国,世界的那一头是否也和我们抱有一样的“价值观”呢?我一直认为留学是看世界的窗户,增加了自由和选择的机会。大部分出国的学生都很努力,他们承受的不比高考少,如果只是因为宏观的招录政策理解不到位,而影响了申请结果,确实太可惜。
我们应该做什么?
重视阅读和写作
托福考试确认改革,写作不出意外的作为改革单项之一。作为一名曾经的托福写作老师,我很早便关注写作动态。现行的托福独立写作很难贴合大学写作的需求,而改革后的写作抓住了基于材料写作的核心。标化考试的写作是预估学生日后应对学术场景的能力,比如是否能综合教材、论文和期刊等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大学申请中的写作则是为了描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经常打比方,文书就是翻译。分数和竞赛不一定是招生官能读懂的材料,但一篇有趣的文书是能打动招生官的。如果申请者的成绩信息愈发的趋同,你猜美国大学是否会通过增加补充文书的数量,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前一段时间是今年美国大学夏校申请比较集中的阶段,格理特的同事们会在办公室聊学生夏校文书的情况。汪英伦作为经历了完整美高、美本和美研的留学亲历者,非常在乎学生的读写能力。面对一些学生的“空心文字”,他也经常搔头抓耳。他认为用文字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用文字生动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美国顶尖学府在本科阶段十分注重通识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了解西方文化,让他们能欣赏从古希腊时代起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精华,并强调学生能够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些人文社科却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歧视”,认为文科社科无法为孩子打开毕业后高薪工作的渠道。同时每年用5-6万美金的花销供孩子读一个“无用”的学科是一笔十分不划算的买卖。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它们只是美本教育的通识博雅教育中锦上添花的部分。这种看似无用的学科正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华。
美国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技能。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捍卫自己的思想,并始终怀揣着一个崇高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在广阔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生太擅长考试,却不擅长“思考”。所以,当面试中碰到“Tell me about yourself(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时,他们都会异常紧张。碰到“Tell me why you want to study this subject(告诉我你为什么想上这门课)”时,学生要憋好几天才能勉强写出来一篇300字的小作文。这些学霸们可能有着非常高的考试成绩或者在国际竞赛中也屡获佳绩,但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匮乏(不是在怪孩子们,毕竟两种教育体系迥然不同)、对西方文史哲经典的有限了解注定会限制你。
重视兴趣爱好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确实,能让学生变得有趣太重要了。现在的学生太累了,被各种任务压得喘不过来气。上周学生来办公室面谈,临走的时候,学生说,你要不再给我布置点作业吧,否则我闲得发慌。有时候我还挺难过的,各种学习任务把学生压得不敢休息。出国也不是高考,为啥要用高考的方式准备出国?
最近听到了一个故事,很受触动。一位数学很厉害的学生在参加大学面试时,他原本以为面试官会要求现场解数学题,可没想到是的,面试官却让学生说一位他最喜欢的数学家。这让学生措手不及。他认识数学题,但不认识数学家。这是真正的热爱数学吗?当大家很机械的刷题卷竞赛时,也许就逐渐丧失了对学科真正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失去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放弃了兴趣爱好,过多的卷入竞赛和科研。在大学招生官眼里,他们很难理解一个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当他们读到我们由“机械化学习安排”拼凑的申请资料后,自然是敬而远之。
同时,在大学申请中,不少大学会要求申请者用essay回答一些字数在30-50字左右的短问题,比如普林斯顿的“什么给你带来快乐”、耶鲁的“你会邀请什么人参加耶鲁寄宿学院的讨论”、斯坦福的“说一件你最想在斯坦福体验的事情”和弗吉尼亚的“你最喜欢的单词是什么”等。你的答案总不会还是集中在上课或学习等非常单调的事情上吧。因此很多申请难以写好essay,为此我们诚意提供各类essay代写服务,帮助申请写出高质量essay,提高申请成功几率。
在我眼里,兴趣和日后的专业方向之间隔着一扇门,这扇门叫困难。在追求兴趣的路上,你能克服困难,便踏上了专业学习的路。否则就是单纯停留在表面的喜欢。为了能尽早的探索出学术方向,学生也需要挖掘兴趣。不止一位学生提到过,你让我考试,我很擅长;但你如果让我自己张罗点事情,我就很慌张,因为我不知道要干什么。考试是机械的,固定的,不太需要思考。自己张罗事情是需要从兴趣出发的,是需要思考的。我们常说美国大学看重生源的多样性。多样性不是全面性,不需要你在每个方面都出色。恰好相反,学生能在自己的社区里做出自己的贡献,或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或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与众不同的。
郑重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