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ay写不出来?看看过来人怎么说
写论文和发表文章完全不同。在中文里,没有随笔这个词。如果强行翻译中文,应该叫“中小型毕业论文”。所以和我们中文文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最忌讳的一点就是把写作essay和发表一篇文章联系起来,用同样的写法,会造成老师完全看不懂学生在写什么。
在这里,我们将逐一说明编写essay时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题型设置:在硕士班,题型的设置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老师展示其中的一些,然后学生自己选择;
二是由学生决定,老师认可,会由学生自己决定,直到科研本科毕业。所以一开始中国学生不会遇到题型设置的困难。但以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大部分美国老师都愿意在题型之后和学生讨论关键问题在哪里。但是,我建议一定要和老师商量。在创作的时候,老师提出的方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灵感。因为我听说有些老师不愿意和学生讨论这种情况,因为我是自我中心的。
如何分段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难题,而且本研究没有“方法”要求,只有“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就3000字essay而言,必须超过四个段落,然后单独讨论内容的共同部分。
简介:
这一段应该写明:为什么要写这种题型?这个问题的关键区域在哪里?这类问题的难点是在什么阶段产生的?一般来说,序言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对一个难题的掌握程度。前言绝对没有“略微”介绍问题类型或情况。如果要详细介绍题型的情况,这个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为什么要写这种题型?因此,你不应该只是“一笑置之”,而只是“一针见血”地写出问题类型。所以就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说,再创作改序的情况经常发生。因为问题写得越多,问题就越清晰,所以序言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主要文本:
就历史人文课程而言,关键是如何分析和表达,而不是如何自主创新。所以,不要自己发表一堆建议。第一,你想和自己一起出去的好点子,一定是之前的专家学者看过的。更何况,不看这本书,谁知道别人有没有看过自己写的东西?所以这些文字一般都是别人介绍,然后再由另一个人批评。重点是找到这种写法。一般一个人可以自己找思路,直到完成,这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很难对科研行业有什么贡献,3000字真的写不出什么。所以就3000字而言,目的是做出一个不一定要超过当今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做出一个里程碑式的推广。
结果:
在写结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是最后的希望。再次注意我要说的话。所以其中一部分会是正文分析的引子,最后会写成我们自己的结果。其实最好把结果写出来。如果序言和正文足够清晰,结果自然就跑出来了。
下面是对Essay写作中很多常见问题的一些回应。
汉字措辞:
有人跟我说是不是用一些比较“学术研究”的关键词,还是同一个词不用出现太多次?这两个条件大概没什么问题,但是有前提条件。学术研究关键词熟练了,自然要用。但是,最致命的是,它们不好用,不懂,坚持用,弄得整篇文章扑朔迷离。如果你不确定,那么你应该使用你自己明确的关键词,即使是简单的。毕竟现在不是考英语了。
关于换词的问题,请记住,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实的“同义语”,相似的词略有不同。所以,如果你能清楚地掌握它们,你就能改变它们。其实标准很简单,就是写作文要清晰,立竿见影,简单明了,作者想让专业知识更容易教,而不是更难教。
引言(引文):
不同学科的介绍方法差异很大。这里我想表达一下为什么要出台,什么时候不要出台。中国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觉得介绍别人就是没有艺术创造力,没有主见。所以他们经常不加引用的抄书,或者改名字,当成自己的。两人都是抄袭剽窃,这在美国是很严重的问题。一般来说,他们会被立即解雇。
介绍有三个好处:
第一,意味着给你看这本书;
第二,说明你能看懂这一段;
第三,这意味着老师可以马上看你的分析。
所以,简介的意思是,它是你做科研的直接证据。不然谁知道你看了该看的书没有?也有人跟我说,序言里是不是不应该有引言?前言自然是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所以和正文一样,不会一次介绍三个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写了非常好的意见,为什么不介绍呢?如果他能一次戳破问题,为什么不引入呢?
不需要介绍的部分是,如果这是你严格推理的结果,而不是你曾经讨论或比较过的整个过程,就没必要介绍了,也不用担心有人读到了和你一样的观点。因为,答案一般是你的结果很可能被别人看了,但是如果你的推理是有效的,坚定的,你的论点被重复很多次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这意味着你可以抄袭别人的说法。这里我的意思是在说理上,哪怕只说别人的观点,也要引入。
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最了解自己的水平。不要以为有些话你可以挤在办公桌前,但是挤不出来。但是,如果找不到任何设计灵感,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书。想想看,设计灵感当然就出来了。把你零散的想法挤压出来,变成论点,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所以,有想法不等于写出了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