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培训 加盟 净水器                                     投稿

在疫情中,怎么增长而非摧毁自己的“学习能力”?

疫情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崩溃”。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得而知。《纽约时报》特别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关教授出来现身说法,说明这个问题在美国已经相当严重。

我们介绍这些文章,是因为这方面的讨论和同学们的学习及生活直接相关。迄今为止,疫情对美国学生的冲击也许比对中国学生要大。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美国的封校、上网课时间远比中国要长。但是,这种“学习能力奔溃”的现象,是否在中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怎么防止和疫情相关的“学习能力崩溃”?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现在大体恢复正常。中国部分地区的疫情则有所反复。如果再度被逼回网课,我们对网课所带来的学习能力上的相关问题,就更需要有心理上和教育上的准备。

我们前面读过的《纽约时报》上Jonathan Malesic教授关于“学习能力崩溃”的文章,最大的意义就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只有面对问题,才可能找出解决之道。他大声疾呼恢复疫情前的学术标准,停止“放水”,迅速回归课堂教学,也都属于非常及时的建议。文章刊出后,收到上千读者的回应,有教授,有学生,也有家长。他又整理这些回应,进行了选择性的答复。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接触的内容。

他的答复中,对他前文所揭示的现象,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疫情把学校逼入网课,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断。受害最大的,恐怕是年龄更小的学生。这从疫情以来的相关报道中不断被印证。比如,小学生,整天关在屋里对着屏幕,长期不见小伙伴,最终精神状态崩溃。就这样,疫情在中小学中创造了“教育断层”,即将近两年的时间,学业被干扰,而且是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被干扰。这些虽然发生在大学之外,但对未来的大学教育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比如,现在八岁的孩子,如果受到疫情干扰而在学习能力的形成方面滞后,十年后进大学,能力比起疫情前的大学生来可能就差很多。如果没有社会整体的对应措施,未来十年,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作者用了人口统计学的词汇cohort),在大学中都会碰到不同程度的问题。

另外,从一位任教于名校弗吉尼亚大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佳大学排名榜上第25)的来信看,这种“学习能力崩溃”的现象,已经出现在精英大学。我相信,精英大学的现象相当温和,也容易矫正。但是,美国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未来面对的“学习能力”方面的挑战无疑非常艰巨:疫情后的学生,已经不是疫情前的学生了。

从这些读者来信和作者的回复,我个人有另外一个发现:我非常信服“学习能力崩溃”这个事实。但是,在寻求解决办法时,大家除了要设法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教学和学术标准外,并提不出什么新见。如果缺乏思想上的创意,如何回应如此之大的挑战?这里分享几点个人看法。

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美国学生,都必须面临一个基本事实:疫情,以及我们时代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我们不可能回到疫情之前。仅仅靠回归疫情前的“正常”教育,也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无法为学生们做好新时代的职业准备。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未来,设计新型的教育。

首先看一看未来的职业和职场。

疫情加速了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在家上班,突然大规模流行,而且恐怕不是一时的应急举措。我们的居住地点,在波士顿西郊,是美国东岸的科技走廊,有东岸硅谷之誉。我们的很多朋友,也是在这些高科技领域工作的。疫情之后,还很少听到有谁回去上班的。几个熟悉的朋友都在家上班。我们家边步行十分钟的地方,是思科在麻省的总部,叫思科工业园,面积大概有北大校园的四分之一。但去年发现被贱价出售了。在那里上班的朋友告知:公司已经不可能回到办公室状态,除了拍卖别无选择。一位在甲骨文工作的邻居则说,在家上班后,工作似乎比过去更累。因为四面八方的事情都会找上门来。还有一位硅谷的朋友说,疫情后在家上班,白天连续工作,吃完晚饭和妻子散散步,回来后打开屏幕,发现印度、欧洲那边的活儿又来了。又必须干通宵。你可以选择不干。但人家砸过来的钱多得吓人。每天都这样,收入比过去翻番。但是,他很快受不了,辞职换了个清闲得工作……

这种进程,现在还在加速,构成了现在的学子所必须面对的未来。在我看来,疫情的袭击和信息技术所培养的“数码游牧民族”几乎同时到来。缺乏“远程能力”,未来很难有竞争力。

所以,我一直强调,疫情前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培养“远程能力”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疫情是个危机,也是个机会,正好帮助我们把这一块给补上。

在我看来,过分指责网课,于事无补。不错,网课代上丢失了很多课堂教学和面对面互动的精彩。百分之百地使用网课代上,也绝非理想的教育方式。但是,网课代上所导致的“学习能力崩溃”,是否还另有原因?比如,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对网课都缺乏必要的准备,都不习惯,都不善于利用网课的优点。在疫情前,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已经横空出世十年有余,号称是要彻底改变高等教育,接着马上被指为“泡沫”、“炒作”。很多人实际上是面对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坐失良机。老实说,在疫情前,我们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也完全是网上,也有大致十年的经验,跌跌撞撞,已经改进很多。如果我们对网课事先准备得好一点,是否这次受到的打击也会小一些,甚至可能得益?

哪怕在疫情前,高科技领域的网课就开始发威。比如有各种各样的网上训练营,传授计算机软件、编程、数据分析等等最新技能,非常灵活,但标准相当严格。在这种训练营结业,很多人往往直接到高科技公司就职,比大学文凭还管用。很多与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大学里找不到,网上却有不少。善于在网上学,自然在事业上捷足先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教育学生:怎么发展自己的“远程能力”?怎么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教育?这也是我介绍“疫情中的牛顿”那两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在我看来,远程能力也需要和人沟通,需要团队配合。但远程能力,更需要独处,并独立地、连续地思考。这种方式,往往比传统课堂有效得多。比如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固定上课时间,师生并不共时。老师问一个问题,学生不必即刻回答(有时简直就是不假思索),而是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深思熟虑后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回答。这些,都帮助我们学得更深、更细。难道不是有很多同学就觉得在我们这个《英语阅读群课》上学得比在传统课堂多吗?在普通高中或国际班,你找不到波士顿的教授给你当英语老师,你没有已经读硕士的中年同学回答你的问题,你没有父母这辈人带头提问…… 在我们这里,是否成长得更快?另外,你进入我们的课程,不需要入学考试,不需要购买学区房,不需要走很多关系……这难道不是个更好的环境?

以上,就是我关于疫情中教育的“正能量”。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未来的世界,未来的职场,需要远程能力。网课,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完全回到疫情前已经不可能。很多大学,疫情结束后也准备保留相当部分的网络课程。因为很多学生需要。所以,问题是怎么改进网络课程,而不是一味抱怨。